甘肃即将消失的村庄,仅有1户人家,6

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 http://pf.39.net/bdfyy/zjft/161225/5154125.html

“沙漠”“即将消失的村庄”“最后一户人家”“坚守”这些字眼,在年前后,吸引了很多人来到了复成沟村。该村是甘肃省民勤县的一个小山村,这里原本住着30多户人家,但由于沙漠的侵袭,从年开始,这个村庄只剩下了魏光才一户人家。

在过去的在67年里,魏光才眼睁睁看着这个原本热闹的村子变得空寂,他和儿子两辈人尝试过6次逃离,都失败了。如今,魏家逃离复成沟的梦想,寄托在了10岁的孙辈魏芳涛身上。

史料记载,由于清代雍正至乾隆年间移民垦荒,青土湖区的生态开始恶化,“飞沙流走”“河水日细”。年生态加速恶化,当年一项庞大的工程——在石羊河上修建“世界罕见、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破土动工,而青土湖是石羊河的尾闾,复成沟就在青土湖旁。

一年后,石羊河下游断流,青土湖湖底朝天。沙漠开始啃噬民勤绿洲。

年至年,“吃不上穿不上,沙子搅面汤”,榆树皮和沙枣树叶都被吃光,复成沟的旱地上刚撒下的小麦种子,一夜之间就消失不见了。

有数据显示,那段时间,整个民勤县约有16万人离开。魏光才经历了第一次逃离,但当时他还小,就留了下来。许多人饿死在了逃荒的路上。

饥荒过后10多年,21岁的魏光才娶回妻子张菊花。在尚有30多户人家的村子里,他做过村小的民办教师、生产队的保管员、计划生育宣传员。在他从教的12年里,教室里的学生越来越少,直到上世纪80年代村小无人可教,魏光才从教师变为农民。

20世纪90年代,民勤县掀起了一场移民垦荒的新热潮。那是他从勤锋农场回到复成沟的第五年,村里仍有十八九户人家,但地下水位越来越低,风沙咬紧村北的土地不放,魏光才第二次尝试逃离。

那时,他刚从因食道癌离世的父亲手里接过十几只骆驼,就在年被骆驼扯倒,摔成胃出血。正在上初中的女儿,不得不回家照顾他,“把闺女的学也耽误了”。

年3月,民勤县成立南湖开发指挥部,政府组织一些乡镇群众向南湖乡迁移垦荒。身体稍稍恢复的魏光才卖掉了家中的骆驼,驾着毛驴车载着女儿去了南湖。

民勤县林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从年至年10年间,民勤绿洲开垦荒地达45万亩,破坏天然植被12万亩。而大规模开荒,使得绿洲边缘与荒漠的大面积植被遭到破坏。年5月5日,中国西北刮起了一场罕见的黑风暴,造成了包括民勤县在内的西北地区8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7.25亿元。

与此同时,全县上下又陷入“开荒——弃耕”的恶性怪圈。魏光才也在开荒一年后,从南湖回到复成沟。

“南湖水虽好,但太偏远了,人烟稀少,连医院都没有。”老魏从南湖回来后,整个村子就只剩下5户人家。也是那时候,初中未念完的魏继华辍学了。两年后,17岁的魏继华决定出门打工,女儿也在年嫁了出去。

沙漠的扩张让人感到可怕。最后的5户人家,也在年前后,决定一同搬去县内的昌宁农场,包括魏光才。可他又失败了。

按照他原本的计划,昌宁农场是他留给自己的一条后路。政府在农场给每户人家盖下了三四间平房,划下十五六亩土地。魏光才花了1.6万元买下房子,把地承包了出去,心想:“以后实在没退路就搬过去。

但两年后,租出去的承包地收不回租金,魏光才一气之下卖掉了昌宁农场的房子,继续“蹲在”复成沟。可他现在有些后悔了:“如果搬出去,无论在哪儿蹲下,也比现在强。”

当年他还有另外一个希望:已经结婚的儿子魏继华,在内蒙古的一个经济开发区花3万多元买了房,其中2万元是魏光才跟亲戚们借来的。儿媳妇发誓,再也不会回到复成沟。

那些年,魏继华一直在内蒙古打工,月工资从最初的元,涨到了两三千元,还清了买房时的余款,并在年给魏家添了新丁。

这是10多年来魏家最大的变化——儿子娶回了媳妇刘雪琴,家里迎来了新生命魏芳涛。魏家变成一家三代五口人。

但儿子、儿媳常年在外打工,两位老人能够指望见到外人的时候很少:外乡人骑着摩托车穿过院外红柳林寻羊的时候;年轻的大学生背着相机前来做调研的时候;逢年过节村民回来上坟烧纸的时候。

那个“发展很快”的民勤县城,魏光才很少去,仅有的几次是带妻子去看病,还被县城充话费的营业员忽悠着换了48元的流量套餐。实际上,他的老人机基本不用流量,况且大多数时候复成沟的手机信号只有两格。

五天一次的集市上,他开上三轮车载着听不见声音的妻子去赶集。在买完油盐酱醋或者土豆萝卜后,会再花上两个小时,在卖着水果、铁具、衣服、馍馍的街道上转转,即使不买也能“高兴高兴”,或者凑到街边的人群中看老头们打花花牌。

唯一有机会打牌的时候,是每年春节。只是春节很短,复成沟的冬天却很漫长。他变得渴望春天,看到这个荒凉的地方冒出嫩草,土地有了绿意,“精神也会好一些”。

那些不好过的日子里,儿子打工的这些年,老魏去内蒙古看望过很多次。途中,村子越来越集中,而回去的路上“越走越荒凉”。到了复成沟,等待他的就剩下妻子和羊群。那时,离开的愿望总会更加强烈。

年一个彻夜难熬的初秋,农民魏光才病倒了,他咳嗽得“气都上不来”。终于,几十年来逃离复成沟的美梦,彻底破灭了。

34岁的魏继华闻讯后,也回到了复成沟,决定留下来照顾年老的父亲。为此,妻子和魏继华吵架。直到年的夏天,她才被亲戚们劝回来。

一代人逃离复成沟的尝试失败后,又一代人回到了原点。

多年以后,站在被烟火熏得发黑的厨房里,刘雪琴一边削土豆一边略有怨气地说:“这里除了种地,还能有什么前途?”

现在,魏光才能下地干活了,但他把希望又寄托在10岁孙子魏芳涛身上,“希望他远走高飞,蹦出这个地方。”复成沟村唯一的一家人,现在也有了新的希望。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417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