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随着各省区市高职专科批次录取渐次完成,年高考招生录取也进入尾声。征集志愿和调剂结束后,是落榜考生最心焦,也是“野鸡大学”招生人员最为活跃的阶段。面对花样百出的“假大学”“假中专”骗局,家长考生如何远离虚假学校的陷阱,虚假宣传骗局招生经久不绝的深层原因在哪里?记者进行了调查。
信息不对称,相信天上掉馅饼
宁夏灵武宁东镇的张生春五年前被一个声称与某医科大学合作办学的学院招去,直到学院被查处,才知道自己浪费了3年时间和数万元学费。记者采访了张生春的同学发现,他们大都来自山西长治、甘肃平凉、民勤,内蒙古包头等地。“当时没过线,心里着急,一看学院在大学园里、医大边上,也听说合作办学收分低,就去了。”张生春说。
在日前曝光的所虚假大学名单中,在北京的有所。而记者了解到,虽然很多虚假大学设在东部发达地区,生源却大多来自中西部地区,且家境多不宽裕,迫切需要好的就业改善经济状况。
“虚假大学在大城市已经骗不到人了,但由于信息流动还有滞后效应,农村、中西部地区便成了‘假大学’广告轰炸的目标。”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罗志敏指出。
今年6月,一个名为“武汉经贸大学”的“山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