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红色旅游资源概况

一、西路军右支队途经民勤

年3月14日石窝会议后,西路军将突围后的指战员分为左、右两个支队进行游击活动,等待与党中央派出的援西军会合。红九军剩余的多人和骑兵师剩下的名骑兵,编为右支队,由西路军副总指挥兼九军代军长王树声率领,从祁连山深处向东出山,寻机奔赴延安。途中被马家军围追堵截,辗转到达民勤时,大部分指战员或牺牲或被俘或走散,只剩下8个人,他们分别是代军长王树声、骑兵师师长杜义德、参谋长李彩云、作战科科长李新国、营长谭云保、通讯员曹丕堂、秦传山、周德玖及一位姓名无考的通讯员。

一天傍晚,王树声一行8人到达民勤马莲泉盐池,在一个车马店准备过夜。刚巧一支驼队从东来在此落脚歇息。王树声一行从这支驼队掌柜李聚福处得到了三边住着红军的消息,欣喜万分。李聚福知道了王树声一行是红军后,不仅给他们做了满满一锅羊肉干米稠饭,还资助了每人5斤白米、5斤黄米、2斤羊肉干。出发前,王树声主持召开了一个简短的党小组会议,明确了行动方向,强调了党内纪律,决定王树声、杜义德、谭云保和饶金才一组,李新国、曹丕堂、秦传山、周德玖一组。会后,连夜上路,分头奔赴延安。

李聚福(—年),民勤县东渠梁岗沟(收成乡永丰村12社)人。中华民国年间,家里养着不少骆驼,十七八岁时他就跟着父亲跑单帮。他虽是靠骆驼贸易两地土货的小商贩,但北京驼场、天津码头有他的足迹,绥远客栈、包头字号知道他的大名。民勤起场时,驮的是当地所产的皮毛甘草或白盐之类,运抵目的地以货易货,再驮回洋布南绸及针头线脑等。“荣华福贵德”5个字是他们兄弟五人家谱中的谱名占字,李聚福排行老三,人称李三爷。兄弟5人中,除老五李聚德在家务农外,其他4人都在内蒙河套经商。老大李聚荣在巴音,老二李聚华在河套,老三李聚福驻包头,老四李聚贵建号乌海。李聚福依靠阿拉善丰富的皮毛货源跟晋陕商人做蒙古买卖,到解放时,已经有了不薄的家底。土改时,他家被定为地主,不过,他却在阿右旗查夯库列以一个牧民的身份受到“三不”政策的保护。民勤人以为他是蒙古人,蒙古人则视他为汉人。

李新国4人从马莲泉出发,经薛百小沟至小坝口,遭遇民间武装围追,脱险后,绕开民勤县城,上旧大路北行,隔天到了民勤北部的青土湖边上,然后转而向东前行,经过一天的艰难跋涉,到达板滩井,当晚在一家回民车马店停歇。

王树声4人出发后,遇到盐业稽私队的包围,武器及所带钱财被洗劫一空,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在回民店休整了一夜一日的李新国一行,第二天下午正准备起程穿越腾格里沙漠时,王树声一行也赶到了板滩井。两组人马会合后分析了敌情,决定仍然按原分组分头行动。李新国4人当即进入腾格里沙漠,急行一天一夜,到达中宁和中卫县之间的一个黄河渡口。过河后,几经转折,最终成功到达陕北。王树声4人休整一夜,于次日起程,不到10天时间也安全到达延安。

西路军右支队余部王树声等8名指战员,得到了民勤驼商李聚福的无私资助,最终到达延安。

在民勤的行程,播撒了革命的火种,与民勤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王树声,原名王宏信,汉族,湖北麻城市乘马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建了麻城县第一支农民武装,年参与领导麻城暴动和黄麻起义。年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副师长兼团长、师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31军军长、西路军副总指挥兼第9军军长等职。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九、十届中央委员。年1月7日病逝于北京,享年69岁。

杜义德(—),湖北黄陂人。年参加农民协会,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一军班长、排长、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营政治委员、第二十九团政治委员,红三十军第八十九师政治委员,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一师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直属纵队司令员兼第四局局长、红九军骑兵师师长等职。西路军失败后随右支队行动,打散后辗转回到延安。后历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随营学校副校长、冀南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副政治委员、海军副政治委员、兰州军区司令员等职。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李新国,年生,河南省潢川县人,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方面军班长、排长、总部参谋兼测绘股长、骑兵师作战科长。抗日战争中任三八五旅营长、教导大队大队长。解放战争中,历任陕甘宁边区警备三旅作战科长、团参谋长、副团长、独立师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陕西军区作战处长、赴朝实习代理师参谋长,海军东海舰队作战处长、防空兵司令员。年授予大校军衔,曾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年3月8日在西安逝世,终年80岁。

二、民勤解放前后解放军部队调动情况的研究

近日有幸接触到了一些关于民勤解放前后的书籍资料,仔细对比了一下,对其中解放军部队调动产生了一些疑问,带着这些疑问,作者查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史》,并拜访请教了健在的亲身经历了民勤解放的几位老人,心中的疑团才渐渐的明晰起来。

《民勤解放》P12“9月21日,我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所辖6军抵达武威后,经武威军分区、地委领导与6军指挥部联系,便派16师尖刀团——团团长王绪带领部队北进民勤,执行解放民勤的任务。23日,民勤和平解放。”

盖子顺回忆录《艰难的岁月》“军分区接到信后,与路过武威的6军16师取得联系,派团北进民勤。”

《民勤县军事志》P22“9月23日民勤县和平解放,县人民政府成立,第一任县长陈云樵。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兵团6军16师团与中共民勤县工委,民勤县人民政府工作人员进驻县城,各界人民集会热烈庆祝解放。”

第一个问题是年9月第一个来民勤的解放军部队番号究竟是第6军16师团还是团呢?

经查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史: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年11月1日颁布的《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和年1月15日关于各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年2月1日起全军统一编制了部队番号。团当时属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25军75师,年9月正在皖南作战;团当时属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28军82师,年9月正在福建作战。

由此可见,既不是团也不是团。

再查解放河西走廊的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所辖的第3军、第4军、第6军军史,结果第6军第16师第46团的前身是红25军团,年9月18日团编入新组建的红15军团为第75师第团,年4月16日团扩编为红15军团新的第75师,团2营扩编为75师团。团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前期又历经多次改编,年2月1日全军统一番号后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军16师46团,该团是老红军团队,战斗作风勇猛,执行命令坚决,作战经验丰富,攻守兼备,战斗力很强,是军、师主力团,也是一野战斗力最强的主力团之一。

经此查证,团实为团之误,而团又实为46团。

第二个问题是第6军16师46团(团、团)北下民勤时来了多少人呢?

根据《彭德怀回忆录》解放兰州一节“有的团一千五六百人打得只剩三四百人了”,由此说明当时团的编制人数应为一千五百多人,一个营为五百多人,一个连含非战斗人员应在一百七十人左右。而叶建军回忆录《向往光明》说“军分区接信后,决定派二兵团团团长王绪和政委率兵百余人,于20日早晨乘汽车五辆赶赴民勤。”陈云樵《任民勤县县长接管政权的一段回忆》“六军即派五辆汽车载满部队奇袭敌人。”按五辆汽车每车载人三十多个推断,当时46团所派兵力应为某营某连一个连兵力,并非全团兵力。既然是一个连,团长越级带连身份也有疑,有资料显示46团年4月到10月进疆前团长为连承先。

当时王绪以一个连的兵力报为团,也不难理解。因为一则武威解放后,9月20日第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正在部署第三军搞武威进城阅兵仪式,而第四军、第六军主力正在西进,数万国民党溃退败兵及行政机构人员在酒泉企图负隅顽抗,整个河西走廊战事还很吃紧,各处兵力不足;二则“兵者诡道也,实则虚之”,当时形势还敌我不明,解放军对民勤自卫队尚有戒心所以以少报多唬人亦符合兵法也。

第三个问题是第6军16师46团(团、团)究竟进民勤城了没有?

据叶建军回忆录《向往光明》“下午2时许解放军到达距城三十里的小坝口时,因洪水阻挡,汽车不能过河。”“9月21日早晨,我身着军服从齐腰深的急流中过河,会见了解放军二兵团团团长王绪和团政委及全团官兵。”“因为县城内的省警察已被消灭,所以王团长不再打算进城,就打电报请示武威军分区,军分区回电,另有任务,于是团全体指战员即日返回武威。”由以上叙述证明第6军16师46团(团、团)未到民勤城,只到距城三十里的小坝口住了一夜后随即于21日返回了武威。

第四个问题是9月23日民勤解放时来的究竟是哪个部队呢?

根据叶建军回忆录《向往光明》“9月23日,武威军分区参谋长魏先剑和指战员,会同民勤县委书记毛迎时……及工作人员数百人”。另据毛迎时《任民勤县委书记的片段回忆》“年离开部队前,我是四军十师政治部民运科长。9月上旬,我们随军到达永登住在满城时,突然接到师里通知,让我也离开部队到地方去工作。此时十师已抽了不少干部战士准备配备地方,搞建政工作”,“9月21日由武威出发,一同北进的有我们的32个干部和十师的一个连共百余人。”“十师的那个连住南街,我们的干部和已起义的县自卫队住县政府。”另据年9月27日参加民勤县第一期地方干部培训班的离休干部刘玉华老人回忆“来民勤时毛迎时不超过35岁,陈云樵约42岁”。按此年龄推算年8月毛迎时写《任民勤县委书记的片段回忆》时不超过78岁,加之他本人是第10师的,记忆和回忆应不会有错。再据年版《民勤县志》编辑李万禄老人回忆:“9月23日我作为学生队伍参加了欢迎仪式,来的总共人左右”。不难算出人减去32个干部刚好人左右,符合一个连编制。现年98岁的原3军8师23团1营政治教导员康敏老人也证明是10师的一个连。所以9月23日民勤解放来的应该是武威军分区参谋长魏先剑带领第4军第10师某团某营的一个连。

第五个问题是,第4军第10师的这一个连在民勤驻了多长时间?为何还有驻军3军8师和88师之说?

《民勤县志》年第一版P第二章驻防军三﹑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军“年9月至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三军八师一连,武威军分区警卫营二大队县支队分驻县城﹑柳林湖等地执行剿匪任务。”《民勤县军事志》P第五节驻军的表述与《民勤县志》相同。这与前面所说的第4军第10师的一个连又有了矛盾,这是怎么回事呢?再查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史可知,年10月整个河西走廊至新疆全部解放后,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第3军驻防河西走廊,军部驻张掖,第7师驻高台,第8师驻武威,第9师驻酒泉。原武威军分区撤消,军分区司令员陈仕南调武都军分区任司令员。驻武威的第8师代行武威军分区职责,第8师师长杨嘉瑞兼武威军分区司令员。第4军调临夏、临洮驻防,所以第10师的这个连在民勤驻的时间并不长,年10月头就陆续开走了。据李万禄回忆“这个连驻时间不长就走了,十月学校又组织我们到距城南三四里路的王家碱滩欢迎部队,部队人多,足有五百人。”。据刘玉华回忆“八师的部队是十月才来的,来时十师驻民勤的解放军只有七个人了,他们来了五百多人”。据作者掌握的材料,可以准确地说,到10月中旬来民勤接防的正是第3军第8师第23团第1营全营官兵,营长叫张智海,营政治教导员叫康敏,副营长叫杨有生。这也和叶建军回忆录《向往光明》“民勤县蔡旗堡一带有散兵一百五十余人。本来是步兵,由于抢劫群众骡马,变成骑兵。……决定由魏参谋长、敏营长率领指战员百余人,轻装前往蔡旗堡围剿”互有印证。国民党军队实行一元领导,无政工长官。而我军实行二元领导,政工首长分政委﹙团及团以上政工首长﹚、教导员﹙营﹚、指导员﹙连﹚等称呼,所以叶建军称营政治教导员康敏为营长亦合情合理,叶建军在回忆录中称康敏为“敏营长”也盖因往事久远记不清姓氏而已。

第8师23团1营进驻民勤后,多次执行清缴国民党残余游兵散勇和地方反动势力及土匪任务,为保卫民勤新生的人民政权,巩固革命成果,稳定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该营是民勤解放前后,解放军驻军人数最多的部队。年5月,该营奉上级命令抽调两个连进祁连山剿匪,民勤留下了一个连驻防。朝鲜战争爆发后,年春,剩余一连也调走,该营全部入朝补充到42军师团,原营政治教导员康敏升任团政治部主任。

《民勤县志》年第一版P和《民勤县军事志》P均有“年10月,残匪约余人窜至夹河乡骚扰。武威军分区警卫营奉命与三军八十八师二十二团二连赴夹河围剿。”经查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史;88师在年属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第30军,年1月第30军撤消番号,88师改隶第9兵团26军,随后26军又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于年11月入朝。再查知年10月驻守武威的仍为第3军第8师,直到年6月,第3军与第1军合并,取消第3军番号,第8师与第1军第2师合并,第8师番号取消。所以《民勤县志》年第一版P“三军八十八师”亦乃第3军第8师之误也。至于有些文章出现“三十三团”,也系23团之误,因为33团属第4军第11师,年10月至年6月不在武威辖区驻防。

综上所述,诸问题均得到了答案,我们再次将民勤解放前后部队调动番号之事简单还原一下:

年9月20日早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第6军第16师第46团某营某连奉命在王绪带领下乘五辆汽车北下民勤,当天下午两时来到距城南三十里的小坝口,因南沙河发齐腰深的洪水,人车均不能过河,遂停下开锅做饭休息等待洪水消退。傍晚接到叶建军报告省警察已被消灭,决定停留过夜,于21日奉命乘车南上返回武威。返回途中于钟家大门(今九墩北)附近碰到了21日从武威出发来民勤的武威军分区参谋长魏先剑带领的第4军第10师某团某营某连解放军和民勤县委书记毛迎时、县长陈云樵等32个地方干部共约二百人。这些北下民勤来接管政权的领导班子和解放军21日从武威出发,一路过俞家湾(今中坝),钟家大门(今九墩北),香家湾(今重兴),龙王庙(今水库北),走走停停于22日傍晚到达小坝口住下,这时南沙河洪水已消退,最终于23日中午到达了民勤城。(两天半行军二百里可判断为步行)。到民勤后第4军第10师某团某营某连部队驻南街东面的大营盘(今工会处),该连驻到10月头上陆续调走。10月中旬来民勤接防的是第3军第8师第23团第1营全营官兵,该营于年5月调走两个连,留一个连驻防,剩余一连在年春调走和8师22团某营2连换防。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143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