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
大西北网讯(记者王志俭)8月29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在兰召开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发展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武威市委书记柳鹏和市长周伟介绍武威70年发展的情况。
武威市委书记柳鹏说,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使武威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一、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经过70年的发展,武威经济实力实现了历史性飞跃。近年来,武威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产业,着力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武威经济升级版,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7亿元,居全省第6位,总量是年的倍。一、二、三产业占比为25.7:28.1:4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亿元,是年的.3倍。特别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正在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引擎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投资58.5亿元的全省最大PPP项目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加快建设,投资37.09亿元的武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年全市旅游接待.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4.4亿元,分别是年的5.91倍、7.14倍。
二、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武威市四个县区中,凉州区、民勤县为省定“插花型”贫困县,古浪县为国家六盘山贫困片区县,天祝县为“四省藏区”贫困片区县、国定“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市县抓落实、乡村抓具体”和“五级书记一起抓”,制定完善“一户一策”脱贫计划,精准落实“五个一批”政策措施,到年底,全市贫困人口由年的25.72万人下降到2.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7.43%下降到1.81%,凉州区、民勤县年摘帽退出。今年计划减贫2.29万人,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0.2%,确保古浪县、天祝县摘帽退出,全市整体脱贫。我们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因地制宜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牛羊鸡菜果菌薯药“八大产业”。贫困村种植特色作物25.88万亩。天祝县种植藜麦6.4万亩,食用菌年产量达1.46万吨,被誉名“中国高原藜麦之都”“中国高原食用菌之乡”。特别是将易地搬迁作为贫困群众“挪出穷窝、拔掉穷根”的治本之策,“十二五”以来,在古浪县黄花滩、天祝县松山滩等地建成移民安置点68个,搬迁南部山区群众1.98万户8.1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43万户6.93万人,同步搬迁非建档立卡户户1.17万人,基本实现了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可持续。通过生态移民,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同生态保护建设双赢的路子。年底,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是年的58.9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是年的.9倍。人民群众从贫困走向小康。
三、全域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武威是全国生态格局中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区域和北方防沙带的中心地带,是全国荒漠化、沙漠化最为严重,水资源极度短缺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汲取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教训,大力弘扬八步沙“六老汉”新时代愚公精神,“反弹琵琶”打好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主动仗,坚持“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治防沙”,促进了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坚决全面彻底整改各类生态环境问题,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武威段个问题和项目全部完成整改并通过县级初验和市级认定,正在开展省级复核。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有序推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特别要实施好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和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项目,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重要指示,不断巩固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成果,青土湖形成水面26.67平方公里,旱区湿地达到平方公里。坚持不懈压沙造林,大力实施绿地倍增行动,全市人工造林面积达.3万亩,封山沙育林草.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年的6.4%提高到年的18.43%。全市荒漠化程度由重度向中度和轻度减缓,沙进人退的局面得到有效遏制。武威市被省住建厅命名为“甘肃园林城市”。
四、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3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公里,一级公路公里,二级公路公里。兰(州)张(掖)高速铁路三四线中川机场至武威段于6月30日开工建设,武威民用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城区集中供热、污水处理等一批水利、电力、供排水、供热、通讯等工程项目建成使用。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扎实开展“三项革命”(烟头革命、厕所革命、交通革命)“三项行动”(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城市功能完善行动、绿地倍增行动),着力打造德城、文城、绿城、清城,城市文明形象和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扎实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五、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群众想的就是我们要干的,群众的难点热点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认真办好民生实事。今年全市涉及民生的支出占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6%。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9%。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3.6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4.43%,武威职业学院建成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技术人员分别比年增长%、%、%。市体育馆、博物馆、影剧院建成投用,市图书档案馆正在布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大力推进法治武威和平安武威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形势持续好转,天祝藏区持续稳定,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六、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发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和水权水价改革等实现突破,公交公营、居家养老、医院等民生领域改革取得重大成效。累计注册各类市场主体11.6万户,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3.7%。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建设,加快完善口岸功能。
回顾70年峥嵘岁月和辉煌历程,武威发展取得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的生动体现,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大力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特别是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到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和八步沙林场视察调研,给武威人民以莫大的关心和鼓舞,极大提振了全市上下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斗志和干劲,对武威发展是巨大的激励和鞭策,也是有力的指导和推动。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把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全部工作的统揽和主线,牢记谆谆嘱托,切实感恩奋进,奋力开创武威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加快建设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武威,以实际行动回报习近平总书记的特殊关怀和殷切希望,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柳鹏介绍完情况后,又和武威市长周伟分别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
记者提问
甘肃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近年来,武威举全市之力推进脱贫攻坚,请介绍一下脱贫攻坚取得了哪些成效?采取了哪些措施?
武威市委副书记、市长周伟:年末,我市有贫困人口25.72万人,有2个深度贫困县、2个深度贫困镇、个深度贫困村。这些地方贫困程度深,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和产业条件薄弱,群众收入水平低,脱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
近年来,我们坚决扛紧扛牢脱贫攻坚政治责任,作为一号工程和头等大事来抓,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制定完善“一户一策”脱贫计划,精准落实“五个一批”政策措施,尽锐出战、精准施策,固强补弱、冲刺清零,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凉州区、民勤县于年摘帽退出,今年计划脱贫2.29万人,实现古浪县、天祝县摘帽退出,全市整体脱贫目标。
一是压紧压实工作责任。严格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坚持“市县抓落实、乡村抓具体”和“五级书记一起抓”,市级领导联县包乡抓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包抓两个深度贫困县,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强化统筹谋划和督查指导,推进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工作落实。二是大抓产业培育打牢增收基础。围绕“三大特色产业带”“八大产业”,引进实施德青源金鸡产业、顶乐牛业、中天羊业、甘肃纯洁高原藜麦、众兴菌业等扶贫项目,培育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完善带贫益贫机制,实现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特色产业对所有贫困村、贫困户的全覆盖。积极扶持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扶贫车间、光伏扶贫,加强劳动力培训,使所有贫困户都有稳定增收渠道。三是扎实开展“3+1”冲刺清零行动。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安全饮水等全面摸排核实,逐项逐村逐户销号清零,切实补齐短板弱项。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95%,改造农村危房3.68万户,供水保证率高于90%。四是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把移民搬迁作为贫困群众“挪出穷窝、拔掉穷根”的治本之策,坚持新房建设、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培育一体推进,建成古浪县绿洲小城镇、黄花滩移民区这样的全省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区,还有天祝县南阳山片、凉州区邓马营等一批宜居宜业的移民安置区,对“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祁连山高深山区、沿沙漠边缘区农牧民应搬尽搬,“十二五”以来,累计搬迁移民4.42万户17.02万人,有效解决了区域性、整体性贫困问题。四是加大帮扶力度。省市县个单位、2.03万名干部联系帮扶贫困村和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天津市蓟州区、交通银行、中国化工集团等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定点扶贫单位累计落实帮扶资金2.8亿元。五是坚决全面整改扶贫领域问题。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4大类32个已完成整改25个,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59个已完成整改36个。认真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坚决防止“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全面提升脱贫攻坚工作质量。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的讲话精神,一手抓未脱贫人口脱贫,一手抓已脱贫人口巩固提升,“一户一策”,精准施策,确保年如期高质量实现全面脱贫目标。
人民网记者现场提问
武威是一个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方,我们了解到近年来武威市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和措施,加强生态保护建设,请您谈一谈这方面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柳鹏:我从四个方面作以介绍。
首先,介绍一下武威的生态环境特征。武威地形地貌有山、川、沙,南部祁连山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北部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是全国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方之一,也是防沙治沙的重点之一。这些都决定了武威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武威水资源极度短缺,全市人均水资源不足全省的1/2、全国的1/4。武威有水就是绿洲,无水就是荒漠。基于这样一个基本的判断,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汲取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教训,弘扬八步沙“六老汉”当代愚公精神,提出“反弹琵琶”打好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主动仗。
第二,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这就是我们确定了“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文化旅游名市,全力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武威”的总体思路,提出坚持“三个更要注重”(既要注重当前、更要注重长远,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既要注重经济社会发展、更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三个有利于”(改革发展的一切工作都要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增加城乡群众收入,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统筹”(更好地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作原则。城市规划建设中坚持“三个留足”(规划要为生态留足空间、为文化留足空间、为公共服务留足空间)“三个让路”(商业开发要为生态让路、为文化让路、为公共服务让路)“三个不能开发”(学校的土地一寸都不能开发,公园绿地一寸都不能开发,城市广场一寸都不能开发)。取消市级对民勤、古浪、天祝三县GDP等主要经济指标考核,将生态文明建设占县区政绩考核得分权重由年的10.64%提高到21.13%,树立了绿色发展的鲜明导向。具体实践中,谋划项目必须进行“三性”论证,招商引资坚持招大引强、选商选资,坚决杜绝带污染、高耗能、高耗水、“冒黑烟”的项目。
第三,加强全域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坚持加减法并用。“减法”就是坚决整改整治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扎实推进祁连山和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等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清零,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减少存量、遏制增量。“加法”,就是实施国土绿化倍增行动,概括起来也是八个字:应绿尽绿、见缝插绿。近两年全市完成人工造林87.4万亩,每年义务植树万株以上,仅年全市新增城市绿地面积就是前5年总和的1.3倍,实现了造林数量和质量的新突破。通过这些举措和措施,全市生态环境不断好转。
第四,坚持科学防沙治沙。武威是全国荒漠化、沙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腾格里沙漠在武威82.6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9.3%,巴丹吉林沙漠有70万公顷,占14.9%。全市荒漠化和沙漠面积分别占到国土总面积的66%和46%,风沙线长达公里。通过坚持不懈的治理,沙进人退的局面得到有效遏制。甘肃省第五次荒漠化监测结果显示,我市荒漠化程度由重度向中度和轻度减缓。
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坚决扛牢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为构建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武威应有的贡献。
中国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武威市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了极大增强,请您谈一谈在改善民生方面最主要的变化和成效有哪些?
周伟:新中国成立70年来,武威同全省全国一样,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群众想的就是我们要干的,群众的热点难点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从解决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道路、公交、厕所、井盖子、小区环境、农村人居环境以及养老、就学、就医等具体事情入手,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每年都在80%以上,今年达到了85.6%,办成了一批民生实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年的元,增加到年的元,增长了近60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年的36元,增加到年的元,增长了倍。
二是吃饭和安全饮水问题全面解决。70年来,武威人民的吃饭问题从吃不饱到吃得饱、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饮水问题从肩挑驴驮到自来水入户、从一些地方吃涝坝水到全面吃上安全放心水,实现历史性转变。
三是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各类家电全面普及,互联网、手机进入寻常百姓家,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超过30辆。
四是住房条件极大改善。过去武威城乡住房破旧狭小简陋,几乎全是“土垒子”。现在,城市住宅小区、新型农村社区环境优美、功能完善、设施配套,农村危房全面消除,城乡居民安居乐业。累计建成公共租赁住房11.5万套,完成棚户区改造6.8万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2.37万户。
五是交通出行条件极大提升。实现县县通高速,村级道路全硬化,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3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公里、一级公路公里、二级公路公里、三级公路公里、四级公路6公里),公路网密度40.4公里/百平方公里。城乡公交全面覆盖,城市实现公交公营,6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兰张三四线中川机场至武威段高铁项目于今年6月30日开工建设,武威即将进入高铁新时代。
六是教育医疗卫生事业长足发展。全面落实“两免一补”等政策,适龄儿童入学率%。集中解决中小学“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实现标准化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全面覆盖,医院整体搬迁,城乡居民医疗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七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建立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社保体系,居家养老服务改革全面推开,城乡低保应保尽保,补助标准逐年提高,织就了广覆盖的民生安全网。
八是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扎实开展“三项革命”“三项行动”,全面打通城区“断头路”,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三化”治理和井盖子工程,新建、改造一批公共停车场,城市文明形象和市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坚持“三个留足”(城市规划要为生态留足空间、为文化留足空间、为公共服务留足空间)、“三个让路”(商业开发要为生态让路、为文化让路、为公共服务让路)、“三个不能开发”(学校的土地一寸都不能开发,公园绿地一寸都不能开发,城市广场一寸都不能开发),做到见缝插绿、应绿则绿,努力打造花园中的城市。武威被省住建厅命名为“甘肃园林城市”。
香港商报记者现场提问
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是全国生态建设领域涌现出来的杰出代表,“六老汉”精神已经在全国家喻户晓,请您谈谈对“六老汉”精神的认识和下一步学习弘扬“六老汉”精神的打算。
柳鹏:8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来到古浪县八步沙林场看望了八步沙“六老汉”,实地察看当地治沙造林、生态保护等情况,褒奖了他们当代愚公、时代楷模精神,强调要大力弘扬八步沙“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学习弘扬八步沙“六老汉”精神,我觉得最主要的要把握这样三点:
一是接力传承、接续奋斗,一代接着一代干。毛主席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六老汉”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就是,他们不仅一辈子做好事,而且三代人一代接着一代干,献了青春献子孙,将防沙治沙代代相传。
二是平凡之中孕育着伟大,平凡的人干出了不平凡的事业。说平凡,就是八步沙“六老汉”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普普通通的群众,当初六位老汉承包压沙造林的想法也是很朴素的,就是为了保护家园。“沙上墙、羊上房”,沙漠治不住,连生存都是问题。说伟大,就是他们和普通群众所不同的就是,他们敢于担当,就像当年安徽小岗村的18位农民一样,带头站出来了,在承包合同上摁下了手印。他们38年如一日,治理沙漠21万多亩,不仅保住了自己的小家园,也守护了古浪的大家园。特别是第一代治沙人中有4名共产党员,他们誓把沙漠变绿洲,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信念、坚守、担当和奉献。“六老汉的头白了,八步沙的树绿了”,他们很平凡,但平凡之中折射出伟大的精神。
三是新时代崇尚英雄、需要英雄,需要千千万万“六老汉”这样的当代愚公、时代楷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推进防沙治沙,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家园,光靠“六老汉”不行,我们还有千千万万个“八步沙”要治理,也需要千千万万个“六老汉”,只要更多的人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建设美好家园和美丽中国。
下一步,一方面,我们大力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当代愚公精神,广泛开展向时代楷模学习宣传活动,将“六老汉”精神作为新时代武威精神发扬光大、代代传承。另一方面,用“六老汉”精神感召人、凝聚人、鼓舞人,激励更多的干部群众投身我市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省广电总台记者现场提问
刚才,您介绍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武威经济实力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又采取一系列举措推进高质量发展,请您谈谈这方面的具体思路和做法?
柳鹏:众所周知,武威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地区,长期以来武威的经济结构可以这样来讲:农业大而不强,工业低而不优,文化旅游产业散而不大。近年来,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把农业做强,把工业做优,把文化旅游产业做大,着力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武威经济升级版。
一是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我们提出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绿色有机农业,真正实现产出好质量、创出好牌子、卖出好价钱。
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所谓生态工业,就是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发展路子。一方面,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老树发新芽”。青岛啤酒听装生产线扩能项目、达利年产吨短保糕点等项目建成投产。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主要是“两新两高”,就是新能源、新材料,高科技、农业高附加值。全市风光电总装机容量达到万千瓦,天祝宏氟锂业锂电池新材料产业园建成投运,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实验平台配套项目开工建设,引进实施顶乐牛业、中天羊业、伊利集团河西走廊日加工吨液态奶、凉州牧原万头生猪产业化、海升集团农业产业化等一批重点项目。目前,全市战略性新兴企业52户。
三是培育壮大文化旅游支柱产业。武威的文化旅游资源可以说得天独厚,一个是老祖宗留下的诸多珍贵历史文化遗存,像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稀世珍宝西夏碑、“陇右学宫之冠”文庙、“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白塔寺、鸠摩罗什舌舍利塔,等等;一个是老天爷留下的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有雪山高原、森林草甸、绿洲平原、湿地湖泊、大漠戈壁等多样化的自然景观,还有浓郁的民俗民族风情等。为此,我们提出打造文化旅游名市,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引擎,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文化旅游支柱产业。编制实施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黄金21条”政策措施,投资58.55亿元的省内最大的文化旅游综合体PPP项目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加快建设,投资37.09亿元的武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连续举办三届“凉州文化论坛”、两届民勤沙漠雕塑国际创作营暨大地艺术节,“天马行空自在武威”的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下一步,我们对武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充满信心,“高铁一响、黄金万两”,随着兰张三四线、武威民用机场的建设,随着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天梯山生态文化旅游大景区、民勤石羊河大景区、苏武沙漠大景区、天祝乌鞘岭等几个大景区的建设,武威将成为河西走廊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成为诗与远方结合的魅力之城,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也必将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