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远景智能风机制造基地首台风机成功下线,标志着武威风机整装和光伏全套生产能力初步形成。
近年来,武威市抢抓“双碳”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的决策部署,统筹资源开发布局和优化利用,以打造风电、光伏发电产业集群创新高地为目标,培育壮大新能源装备制造、上游材料和下游消纳产业发展为重点,全力推动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快速发展。
规划先行
高起点谋划产业布局
武威属太阳能资源Ⅰ类地区、风能资源Ⅲ类地区,拥有丰富的风力、光热资源。
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武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制宜,分区域明确发展方向、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全力推动新能源及配套产业融合协同发展。全市规划风光电开发容量万千瓦,去年以来新开工新能源及协同产业项目41项、总投资亿元、装机规模万千瓦,累计可达到万千瓦以上。新能源装备制造实现产值62亿元,有力助推工业经济逆势上扬。
今年以来,武威抢抓国家加快建设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光电基地重大机遇,依托陇电入浙工程布局的腾格里沙漠河西新能源基地已纳入国家大型风光电基地规划,配套建设的万千瓦新能源项目主要布局在凉州区、民勤县和古浪县。“十四五”期间,武威将坚持集中布局、规模利用、梯度开发,全力打造光伏治沙、“风光火核氢储”2个千万千瓦级基地,培育壮大“光伏+”生态、源网荷储载能、氢能、装备制造“四大绿色协同产业”,加快建设一个“煤电+抽蓄”区域性调峰中心。
随着陇电入浙工程实施和腾格里沙漠大基地建设,“十四五”末,武威新能源装机可达到万千瓦,建成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和百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
专班调度
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关键。
近日,记者来到甘肃华电九墩滩5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建设现场看到,施工车辆正在进行平整场地和打桩作业,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固定支撑架、安装光伏组件……“目前,项目已平整场地7余亩,打桩34兆瓦,安装支架30兆瓦、组件11兆瓦,年底前可完成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达到并网条件。”甘肃华电九墩滩光伏项目负责人马继和告诉记者。
优质高效的服务是项目落地见效的有效保障。为此,市县均成立工作专班,安排专人驻点办公,及时解决困难问题。在项目审批上,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精准指导企业加快前期手续办理;在项目推进上,逐项目制定计划,实行周调度、月通报机制,督促企业加强施工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据了解,1月至8月,全市在建新能源项目18项,装机规模万千瓦,总投资亿元,已完成投资64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34%。其中,“十四五”第一批风光电项目13项,装机规模万千瓦,总投资亿元,完成投资31亿元,计划年底前建成并网发电。国家第一批风电光伏大基地项目5项,装机规模万千瓦,总投资81亿元,完成投资33亿元。凉州区域20万千瓦项目计划12月底建成并网;华电集团50万千瓦项目计划12月底建成并网;浙江正泰20万千瓦、三峡集团20万千瓦、中国电建2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计划年上半年建成并网……
招大引强
高质量培育协同产业
如何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让沙漠“无人区”变成新的“淘金地”,一产变多产,实现点沙成金?
武威给出的答案是:以保障绿洲生态安全为目标,以增加绿量、治理风沙为主线,结合民勤县“固沙削顶、拦腰分段”固沙模式、古浪县“四带一体”风沙口治理模式和内蒙古库布其光伏治沙经验,引进亿利集团、浙江正泰、中国电建等5家新能源发电企业在凉州区九墩滩、民勤县双茨科镇实施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创新发展“光伏+现代农业”等“光伏+”应用平台,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双赢发展。
近年来,武威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思路,紧盯行业头部企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全力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集群。通过竞争性配置引进协同产业项目12项,总投资63亿元,已完成投资13亿元。目前,风电装备制造已形成2吉瓦风机总装、套大兆瓦级风电叶片生产能力,远景能源已生产风机12台,实现产值1亿元;重通成飞已生产风电叶片支,实现产值4.5亿元。光伏装备制造已建成万千瓦光伏组件生产线,德斯威已生产组件12万千瓦、实现产值2.4亿元;古浪嘉寓已生产组件8万千瓦、实现产值1.6亿元,对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预计年内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可实现产值62亿元、工业增加值15亿元。
同时,武威坚持要素聚集,高标准配套电网工程,在凉州区九墩滩、民勤县红沙岗、古浪县黄花滩等区域规划建设7座千伏汇集升压站,总投资17亿元,现已全部开工建设,已完成投资5亿元,计划年底前与新能源项目同步建成投用。
原标题:《“风光”这边独好——武威全力推动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