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的深切关怀,一路的殷殷嘱托,一路的亲民爱民。8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甘肃考察。8月22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此进行集中报道,我省广大干部群众反响强烈,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副研究员赵素平:
习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这给我们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所从事的主要是复杂地形的空气污染研究,接下来所要解决的是兰州复杂地形下的污染成因机制,提出具体措施,解决民生问题。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让兰州变得更美,“兰州蓝”能够长期的保持!
甘肃省祁连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宗省: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祁连山时指出,要让祁连山绿水青山常在,永远造福草原各族群众。我们作为祁连山生态保护研究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首先要认识祁连山生态变化的规律,然后探索、构建祁连山生态保护的一些技术体系,把这些技术应用到祁连山生态保护当中,确保祁连山的生态安全和生态屏障以及水源涵养工程的可持续,提供技术和对策,确保祁连山的绿水青山常在。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何燕
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教师任小勇:
8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甘肃开展了考察调研。在此次考察中,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提倡发展职业教育、保护好祁连山资源环境、弘扬“六老汉”精神、保护母亲河、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作为一名教师党员更要不断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准确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这个总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好好了解甘肃历史、甘肃文化、甘肃特色,更要自身扎实用功,努力学习才能培养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子投入到建设和谐美丽新甘肃中,更要响应国家号召,完成党的任务,打好脱贫攻坚这场战役!让甘肃变得更加美好,不负党和人民的期待!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莉
兰州太平鼓协会会长、兰州太平鼓国家级传承人魏永宏:
这几天,习总书记到甘肃的消息一直是我们基层老百姓谈话的热点。说实话,从党的十八大以后,乡村文化振兴就被党和政府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时机。脱贫攻坚行动让农民过上了好日子,乡村面貌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富裕起来的农民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兰州太平鼓协会的负责人,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兰州太平鼓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是兰州本土传统文化的名片,我们要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兰州太平鼓的文化潜力,充分发挥文化名片优势,打造标准化的产业基地,做好后续产业的开发和推进。同时做好兰州太平鼓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在条件好的中小学开办太平鼓表演特色培训班,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鼓文化,让兰州太平鼓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永登县龙泉寺镇大涝池村党支部书记唐立栋:
这几天读报纸、看电视了解到,习总书记在甘肃每到一处,关心的、询问的都是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具体事情。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我的心情和所有基层乡村干部一样特别激动和振奋。虽然已经顺利实现了脱贫目标,但山区振兴任重道远,脱贫绝不是最终目标,有了产业作依托,农村和农民才能衣食无忧,才能稳步发展。这几年我们通过努力,村里有了以“东山驴”为主的特色养殖,通过特色产业的引导和专业合作社的龙头带动,让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村干部领头干,老百姓就放心,农民的收入也就有了保障。年,大涝池村仅入股村民分红总额就有70多万元,通过产业发展,越来越多的困难户找到了致富门道。今年我们除了扩大养殖场的规模外,也在产品深加工方面想办法、做文章。只有产业规模扩大了,才会带动更多的农户脱贫致富,开始筹建一条标准化的肉驴屠宰、加工生产线,做好产品的精细化品种,延长产业链。同时全力推进乡村电商平台,不断完善驴肉坊商标的保护工作,让我们的东山驴系列产品走得更远,也让山区农民端上一个旱涝保收的“金饭碗”。
榆中县金正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金世林:
我心里一直记着习总书记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水泉湾村过去几十年受制于自然条件、发展基础、道路交通等因素影响,当地农民增收的渠道主要以劳务输出为主,虽然已经脱贫,但发展基础薄弱、缺乏主导产业的现状一时难以改善。脱贫攻坚这几年村里的发展和变化,对我这个身处一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来说,感触特别深。农村农业基础设施越来越好、老百姓的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好,对于水泉湾村这样一个原本自然条件差、缺少主产业的山区村来说,解决了贫困问题的村民们开始谋划致富的新门道。这几年在政府部门和驻村帮扶单位的全力支持下,村里确定了发展以种养殖为主的特色农业,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培育自己的特色品牌,让更多农户有一个稳定的增收渠道。发展特色养殖既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也能让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现在不仅是城里人,农村人也对环保、对绿色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我的目的就是养殖最自然、最生态的土鸡和土羊,让城乡老百姓都能吃上放心肉、健康肉。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瞿学忠
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
我们今后一定不辜负总书记的重托,我们要践行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理念,继承老人们的遗志,把我们古浪县的沙漠治好。习总书记还进行了草方格演示……我们作为最基层的农民,习总书记能来看望我们,非常高兴。以后不辜负习总书记的期望,把我们的工作做好,把我们古浪县的沙漠治理好,为我们家乡的生态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古浪县干城乡富民新村村民李应武:
习总书记到我们村上视察,我们心情无比地激动,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场面。这两天,又看了新闻联播,看到了习总书记对我们的关怀,我们对生活有了信心,有了盼头。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把以后的生活过得越来越红火,越来越好。
古浪县干城乡富民新村党支部书记张延堂:
收看了习总书记到我们富民新村的新闻联播,心情非常激动,这是总书记对我们村的关心,我们没有理由不早日脱贫,要以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带领全村群众发展富民产业,争取早日脱贫,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
民勤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金发万: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更加坚定了林业工作者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要认真践行新理念,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与全县干部群众团结一心,秉持“勤朴坚韧、众志成城、筑牢屏障、永保绿洲”的民勤防沙治沙精神,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为开创新时代民勤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而奋斗。
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张国才:
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将依靠富集的文化资源、创新的思维方式,着力打造凉州文化品牌,讲述武威精彩故事,助推文化旅游名市建设。积极盘活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唤醒那些沉睡的优质资源;整合资源,将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有机结合,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推动凉州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古浪县西靖镇阳光中学校长张世礼:
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与鼓舞,让我们进一步坚定了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教育的信心,我们一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共青团民勤县委书记白亮: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丹培黎学校时的讲话精神,在引领青年学生思想价值上提供服务,在促进青年学生知识技能提升上提供服务,在促进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上提供服务,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挥洒青春热血。
武威市水务局干部苏兴礼:
我们将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讲话精神,履行水利扶贫政治责任,把“两个维护”体现在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坚持把农村饮水安全冲刺清零筛查问题整改作为硬杠杠和底线任务,提高政治站位,细化整改方案,明确整改任务和责任,用超常规的状态和力度,推动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冲刺清零筛查出的问题整改见底见效,争取8月底全面完成问题整改和脱贫攻坚冲刺清零。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雒焕素
西固区福利路街道山丹街社区书记魏志强:
从莫高窟到嘉峪关、从绿色马场到红色基地、从沙漠林场到富民新村、从黄河之滨到《读者》杂志……跟随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的足迹,让我们深受鼓舞,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务工作者,我们社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做好“福利温度·情暖山丹”党建品牌。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做优“微笑天使”志愿者服务品牌,在深挖内涵和拓展外延上下功夫,以“民情日记”、“群众谈心室”、“积木盒子”为有效载体,紧扣居民需求和工作难点问题,以更贴切、更全面的工作服务于社区居民,积极再引入几家社会公益组织,拓展“微笑天使”志愿者服务领域,不断提高辖区居民的满意度、幸福感和安全感。另一方面,做实做细“情暖山丹”党建品牌,定期与辖区单位开展关爱弱势群体、党员教育管理、家风家训传承、文明城市创建、社区平安建设、群众文化生活、环境卫生整治等十项活动,树牢“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的工作理念,塑造以“家”为核心的社区文化,带领社区党员干部以关爱家人之心去服务居民,引导居民把社区事当作自家事一样来关心。同时,在发挥共驻共建作用方面实现“九联动”,搭建“区域化党组织双报到、书记轮值志愿服务进社区”平台,全面推进社区整体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社区退休党员李忠平:
作为一名退休党员,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来兰州让我非常振奋,让我感觉浑身充满干劲。甘肃要打好脱贫攻坚战,需要我们团结一致,共同奋斗。我将牢记习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退休不褪色,为兰州这个城市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也骄傲地对全国人民说,江南美,黄河之滨的兰州也很美,欢迎大家来兰州。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滕效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