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人民网-深圳频道」
小仲在自家瓜田热情分瓜给队员品尝。
行驶在镇上的公路,窗外飞速掠过大片的葵花和玉米田。“感觉民勤这边,人还是不太多啊。”我先挑起了话题。“我们走的地方都是人比较多的地方了,远处那些高的地方都是沙漠。”小仲往窗外看去,说“哪里有人,哪里就有路嘛”。
蜜瓜熟了,收成的季节又到了,七月的民勤又忙了起来。一直以来,在这个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的甘肃小县城里,种树和种瓜,是两个重要的话题。
“登高望远全是沙,一刮大风不见家。庄稼田地被沙压,流离失所奔天下。”这是七十年多前流传于民勤的民谣。民勤被中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和第四大沙漠腾格里从东西北三面包围,是中国沙尘暴策源地之一。沙漠里的绿洲,是一种希望,然而对于生活在绿洲中的人们而言,与两大沙漠作抗争的那些年月日,并不轻松。
今年22岁的小仲是土生土长的民勤人,去年刚毕业。和许多毕业后努力涌向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不同的是,小仲选择留在了自己的家乡。
“其实我也没有想过要到外面去。”谈起自己的选择时,小仲很坦然。
“这里的白天很长”
年下半年,小仲所在的高中组织学生到广东东莞某电子厂进行社会实践,为期三个月,这是小仲人生第一次到南方去。
初来乍到,小仲和同学们都不太习惯。在西北长大的小仲在家不常吃米饭,到了东莞吃米饭不习惯也吃不饱。厂里食堂用的是一格一格的餐盘,每顿饭他都把每个格子夹得满满的,即便如此也还是饿。一个多月后,小仲才“饿习惯了”。
东莞和民勤有着多公里的距离,地理环境、气候和饮食习惯,都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对小仲来说,这些都不是最难适应的,难适应的是截然不同的生活节奏与方式。
在电子厂里,小仲负责管理仓库库存。上白班的时候,天还没亮就离开宿舍;等下班从厂里出来,天已经黑了。24小时下来,待在室内的时间比室外的时间长得多,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间,小仲受不了了。他说:“像流水线一样的,很麻木,也没多大意思。”
三个月过去,小仲在冬天时离开东莞。南方没有太明显的寒意,小仲坐上两天三夜的火车,在中途换上了棉衣。回家的路上,小仲在想过去三个月的经历,也在想未来的规划。
他在毕业以后选择留乡创业,身边有不少质疑的声音。他们觉得,别人大学毕业都往大城市去,而小仲一毕业就返乡,“肯定是被大城市淘汰了”。
这样的话听多了,小仲也作出了自己的回应。他在自己的小红书账号中发布了一个名为《家乡》的视频,在里面说道:
“我想说,留在大城市的不一定都上进,而返乡的不一定是在外面混不下去。这是我的家乡,比起彻夜灯火的北上广,这里有不到十点钟就伸手不见的黑夜。这里的交通并不便利,所以很多年轻人走出家乡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但我回来了,回来创业。和大城市创业的激情相比,返乡创业是靠天吃饭。天气好,大家一起种地,一起分钱;天气不好,干了也白干。很多人问我能赚多少钱,目前大概是三千一个月,但已经比以前赚得更多了。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摆脱贫困的家乡。”
我国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民勤的常住人口是17.85万,其中60岁以上的人口占比不小。小仲说,现在留下来的人还是少数,留下来的人也不知道能做些什么,于是都往大城市去了,“但以后就不一定了,毕竟家乡发展需要年轻人“。
年12月,小仲第一次在朋友圈推销民勤的人参果,自此渐渐走上电商销售的道路。他还特意修改了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