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马猫
唢呐常作为领奏乐器或与锣鼓结合演奏,适于表现热烈、欢腾的气氛和雄伟、壮阔的场面,尤其适于演奏豪放、泼辣的曲调,能够深刻而细腻地抒发内在的思想感情,是一件表现力很强的乐器。唢呐艺术是武威市民勤县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技巧丰富、群众喜爱的民间乐器,当地俗称“吹响”。
唢呐由哨、气牌、侵子、杆和碗五部分构成。在木制的杆上开有8个音孔,杆上端装有铜质侵子,侵子上面套有气牌和哨,杆下端安着碗。唢呐结构上分别由双簧哨子(芦苇或麦秆制成)、蕊子(铜制)、杆子(有白木,红木,老红木)和铜碗(喇叭形)四部分组成,大小根据唢呐的定调而不同,调子定得越高,唢呐就越小。唢呐以杆的长短分三种,即小唢呐、中唢呐和大唢呐,其按筒音的音高分(以第三孔的音高作为调名)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种。
民勤唢呐曲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民勤县的唢呐乐班在当地文化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对唢呐曲进行了不断挖掘、整理,使古老的唢呐曲焕发了青春活力。民勤唢呐曲吹打乐班是唢呐艺术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团体,最广泛的活动阵地在农村,主要分布在苏武乡、东坝镇、大滩乡、双茨科乡等四个乡镇。目前演出队伍不断壮大,演奏水平不断提升,演奏曲调进一步丰富,对丰富民勤人民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勤唢呐曲牌,是我国几千年文明历史遗留下来的一种民俗瑰宝,根据不同的场景分为“甜音”和“苦音”两大类。“甜音”多用于乔迁新居、开张庆典、婚嫁、宴席、寿诞喜庆、考取功名、官运亨通、添丁加口等。当主人把“吹响”择吉日邀请到时,按照规模、档次、家庭经济状况,指定演奏精选曲牌,如《大开门》《大福寿》《步步高》《满天星》《金流水》等曲牌,吹奏时,节奏明快、高吭、洪亮,场景欢乐。
“苦音”多用于丧葬仪式和民勤小曲戏悲伤的气氛中,吹奏时把曲牌用的低沉、郁闷、悲切、哀痛,如《祭灵》《灵音调》《流清》《上马墙》等曲牌,哀婉悲怆,听后令人泪流涕泗,唤起人们思念之情。民勤唢呐曲牌非常丰富,代表曲目就有80多个,其中《过江》《大开门》等曲目为当地所独有。
唢呐演奏曲牌与其它乐曲风格迥然不同,刚劲有力,给人以威武雄壮、粗犷豪放的美感。民勤唢呐曲牌在吹奏中有一种古老的“鼓腮循环换气法”,和音乐学院派的吹奏截然不同。这种方法不讲究停顿,不吹奏吐音,而多用花舌、颤音,而且一口气吹完。这种技巧一般人不易掌握,它的方法是:用小腹的力量控制呼吸,吸气用鼻、呼气用口,吹奏时两腮鼓起,小腹收缩,使气息向上运行,然后根据需要量,把两腮的气息逐渐往外排出。随着吐气,小腹肌肉也逐渐放松,吸进第二口气时,再重复上述同样的过程。
民勤唢呐演奏具有浓烈的乡土气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演奏受移民文化影响,具有高亢豪放之气和刚柔优美之风,独具南北兼融的吹奏风格。民勤唢呐曲牌是唢呐艺术的一种独特品类,它的内容既反映民勤精神,又体现了民勤的民俗地方特色。挖掘抢救保护这一民间艺术瑰宝,对研究河西历史文化,丰富和完善中国音乐史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