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黄河水上荒山变沙海为良田
——国网白银供电公司全力保障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用电
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是一项高扬程、大流量、多梯级电力提水灌溉工程。它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距离省城兰州西北公里处,灌区东临黄河,北与腾格里沙漠接壤,是一个跨黄河、石羊河流域的大型电力提灌水利工程。年开始兴建景泰川电力提灌一期工程,年建成二期工程,主要用于向民勤调水。该工程灌区总面积平方公里,控制灌溉面积万亩,年提水量近5亿立方米,用电量10亿千瓦时左右。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沈丽莉
4月的黄河两岸杨柳吐新绿,十里桃花红。在黄河水的滋润下,河两岸的春天来得似乎更早一些。
当滔滔黄河水从兰州一路北上到达白银景泰地区的时候,一部分河水不再向北流淌而是在电力提灌的作用下,转而向西,翻越长岭山、穿越腾格里沙漠,最终到达武威民勤地区。这个让黄河水垂直距离上升多米的水利工程,便是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
50年来,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润泽了景泰、古浪、民勤和内蒙古阿拉善左旗7个县百万亩戈壁荒滩,使这里的生态越来越好,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电作动力村民的日子更滋润
黄河流经景泰县域,但是几百米的高山却使得这得天独厚的优势没了“用武之地”,“水在低处流,人在川上愁”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将流经的黄河水通过电力提灌的方式输送至景泰川,最终汇入武威民勤的红崖山水库,一路滋润了多万亩的干旱荒滩。景泰川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的“靠天吃饭”变成了现在的“旱涝保收”。
将原来的荒地、“贫地”发展为大棚蔬菜、反季节水果,是有了电力提灌后兴起的产业之一。
4月3日,景泰县五佛乡泰和村村民陈怀峰在自家蔬菜大棚里启动电闸,清澈的自来水便从水管中喷涌而出,缓缓流进菜地中。
陈怀峰是当地大棚蔬菜“新户”,受疫情影响,村里很多人无法外出务工,不少农户也加入了发展种植大棚的“大军”当中。国网白银供电公司为农户开辟“绿色通道”,以最快的方式确保了种植户早接线、早用电。
“有了水,有了电,我们迎来了好日子,你们供电服务好、效率高,为你们点赞。”陈怀峰对前来为他家蔬菜大棚接电的供电员工竖起大拇指。
不只是在景泰地区,受电力提灌泽被的古浪、民勤地区同样焕发新颜,古浪县生态移民暨扶贫开发黄花滩项目区以及绿洲生态移民小城镇、民勤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等的建成,让昔日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变成了粮丰林茂的米粮川。
资料显示,景电一、二期灌区建成后,从根本上改变了灌区农业生产条件。截至年底,景电灌区灌溉面积为万亩,累计生产粮食.92亿公斤、经济作物42.19亿公斤,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8亿元。
一年之计在于春、百业兴旺在于耕。日前,随着春耕时节的到来,国网白银供电公司将景泰二泵变、四泵变、五泵变等六座变电站由非农灌期间经济运行,改为农灌期间的大方式运行,充分满足客户用电需求。
电作屏障隔断沙漠保绿洲
“感谢供电公司给我们检查供配电设备安全隐患,排除设备故障,确保了景电工程按时向民勤调水……”在3月底的一次电话通话中,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调度控制中心主任董雪旺向国网白银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李晓明表示感谢。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是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最前沿的屏障,景电工程向民勤调水是甘肃省的一件大事,对缓解民勤水资源减少、土地沙化、生态环境恶化具有重要作用。
日前,随着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一泵站的3台泵机合闸,景泰川电力提灌管理局年度向民勤调水工作正式启动。
为确保合闸启动万无一失,国网白银供电公司强化供电保障,早安排、早部署、早行动,主动对接景电工程向民勤调水供电工作。
“我们制定了工程调水保电工作方案,组织6个供电服务队,抽调30名工作人员,对13个泵站的供电线路、配电设备、计量装置、抽水高压电机进行了为期5天的巡视检查和设备测温,准确掌握供配电设备健康状况。”国网白银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李晓明介绍。
该公司安排专人对设备运行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排查,督促客户建立安全用电“一患一档”隐患台账,帮助客户消除各类缺陷及隐患4处。同时,该公司组织各专业工作人员对涉及变电站设备开展专业巡视。针对各变电站设备负荷实际运行情况,确定了详细的全站设备巡视计划,对变电二次设备进行测温,确保供电设备最佳状态运行。
源源不断的电力保障着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让黄河“水往高处流”,润泽着生生不息的石羊河绿洲。让百万亩灌区与十余万亩三北防护林带连成一片,有效阻止了腾格里沙漠的南侵,成为省城兰州最大的生态屏障。截至年底,景电工程已累计向民勤调水14.35亿立方米,为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