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敕勒川到拉卜楞寺澎湃在线

                            

年3月到年10月间,几位(前)同事沿着长城遗址进行了一次旅行。他们从上海出发,经呼和浩特,向西抵达后套平原上的小城巴彦淖尔,从那里分成两路,一路继续西行,深入阿拉善蒙古和巴丹吉林沙漠,另一路从巴彦淖尔出发,先是向北到达中蒙边境的口岸小城甘其毛都,然后原路南下,在巴彦淖尔过黄河,进入鄂尔多斯。西去的同事从巴丹吉林沙漠出来后,翻越内蒙古和甘肃之间的群山,经过甘肃张掖东返,然后沿着河西走廊一路回到宁夏中卫,而向南走的同事则西出鄂尔多斯高原,经过银川到达中卫。两路人在中卫会合,然后继续向南走,经过西海固地区,重新进入甘肃。他们在兰州略作休整后,去了甘南,在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拉卜楞寺结束了这次漫长的旅行。

同事们一路上见到了各种年代、各种类型的长城遗迹,这些遗迹的命运和状态各不相同,遗迹周边生活着各种各样的人,他们的故事让年轻的同事发出各种感叹。这些感叹很符合安排这次旅行的初衷。实际上,旅行的初衷也很简单:我们只是对长城地带的历史和现状感兴趣。

这里需要交待一下什么是长城地带。

当代中国有着漫长的北部边界。这道边界从黑龙江北部的森林向西延伸,穿越蒙古高原,一直抵至新疆西北部帕米尔高原,沿途与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接壤。在地图上,它表现为一条线。这和我们熟悉的边界印象一致(都是线状的)。但边界并非从来都是线状的。实际上,在人类历史上的大多数时期,国家之间的边界都不是线状的。

中国的北方边界线位于横贯欧亚大陆的辽阔的森林草原带上。在地理学上,森林草原带的主要特点是其范围受周期性干旱的调节。湿润年份,森林南扩,干旱年份,草原北侵。这种周期性的气候和地貌变化,对森林草原带的人类活动方式是一个巨大的调节。在有文字记录的历史之前,这里就是各种文化交流、碰撞和竞争的疆场。此后一些特别重要的事件中,例如匈奴的出现和消失,佛教和伊斯兰教的竞争,蒙古帝国席卷四海的大征服,这一地带都位于历史舞台的正中。历史学家注意到,游牧民族建立的草原帝国,其命运和气候变化紧密相关。草原民族往往随着湿润的气候而兴起,甚至在短时间内建立帝国,并持续向外界扩张。但一旦气候转为长期干旱,草原帝国就纷纷陷入崩析境地,甚至连族群身份也消失在历史之中。所以,森林草原带是民族的摇篮,也是民族的坟墓。

人不能在水上画线,当然也不能在森林和草原上画线。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草原和森林的边界是变动的,人类只能接受这种变动的后果。在这里,任何国家都不能永远保持自己的边界。

但不能不代表不想。和自然界不同,人类社会永远有建起藩篱,区隔自我与他者的冲动。这乃是自然与人类社会的时间尺度不同使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世界上最伟大的移民国家,会因为边境建墙之类议题造成社会分裂,更何况是在传统社会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往往存在周期性的冲突。星辰在天上东升西落,人们在地上来来去去,氏族、部落、民族、国家生死轮替,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都曾修建大量防御性军事设施,如城墙、沟壕、城堡和军屯,边界线的概念就是这样逐渐演化而来。传统上,中国人把它们都称为“长城”。

长城不是一条线,而更像一条超大走廊。它东起黑龙江,西至阳关,东西长数千公里,南北宽度也有数百公里,其北部大致在今天蒙古国南部的大戈壁,南缘沿着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蜿蜒起伏,置身其上可以俯瞰华北平原。长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建成的。它是分散建造的。你建一段,我建一段,今天建一段,明天建一段。当农耕帝国能够深入并控制北方,就发挥自己的特长,将分散的长城连缀修补整合成完整的防御体系。一旦游牧帝国入主中原,建立农耕-游牧复合型帝国,这种防御体系军事上无用,在民政上有碍,长城就会被弃置不顾。总之,防线可进可退,并由此衍生了“头道边”、“二道边”之类的说法。

17世纪清军入关后,除了左宗棠对西北用兵和抗日战争等特殊时期,长城基本失去了军事意义。但长城走廊仍然把中国区隔成不同的政治单元。清代对长城以北的草原地区和长城以南的汉族地区实施不同的治理方式。外蒙古的独立也说明,长城仍然构成地缘政治的真实分隔。尽管信仰可以穿越包括长城在内的文化和地理障碍,但在长城走廊两侧,仍然形成了明显的信仰地域集团。如果把新疆也考虑在内,整个走廊西部,包括甘肃、宁夏、陕西北部,存在大量伊斯兰教影响,而走廊东部的信仰世界则受藏传佛教和萨满教的混合支配。佛教在走廊西南的青藏高原上保有最大的影响力,而整个长城以南的农耕地区,尽管到处可以看到民间信仰、汉传佛教、基督教等宗教的影响,但其最鲜明的特点确实缺乏主导型的宗教生活。

这次旅行经过的地区包括内蒙西部、河西走廊、甘肃南部和宁夏。旅行中留下了将近3万字的笔记,后来整理成15篇文章。同事们还不止一次回到内蒙和甘肃拍纪录片。最后,他们一共剪出三条短片,并在短视频平台梨视频上播放。播出时间是年3月底,距离他们从上海出发的时间,正好是一年。这些短片分别是《寻找冬季牧场》、《喇嘛的黄金周》和《古城最后的牧羊人》。

15篇文章可以分成两大部分,目录如下:

内蒙古

草原之城

上海-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穿越秦长城

呼和浩特-临河县-五原县-乌特拉中旗海流图镇

骑马的快递员

乌特拉中旗海流图镇

退化的草原:在巴音敖包牧区

乌特拉中旗海流图镇-巴音敖包嘎查

深入巴丹吉林沙漠

巴彦淖尔盟临河县-乌海市-贺兰山-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镇

边境空城甘其毛都

乌特拉中旗海流图镇-乌特拉中旗甘其毛都

泡沫破裂后的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盟乌特拉前旗-鄂尔多斯市杭锦旗

化工小镇的成吉思汗遗风

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审召镇

甘肃和宁夏

山丹长城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巴丹吉林镇-甘肃省山丹县

沙海中的湖

甘肃省山丹县-甘肃省民勤县

古城星空

甘肃省山丹县-甘肃省景泰县

讲故事的人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召镇-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同心记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甘肃省景泰县-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

从旱塬到雪山

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

摘枸杞的人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甘肃省靖远市

梨视频做了一个H5专题,把文章和记录短片放在一起。整个专题的名称叫《长城地带》。这种形式好不好,可能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我们当然也考虑过其他更符合新媒体传播的方式。但设计产品的时候,我们优先考虑的是完整的形式感,也就是产品所能提供的审美体验,而不是交互,虽然交互是新媒体的核心。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专题的操作方式和呈现思路,和传统媒体是完全一致的。选择制作H5专题,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兼容多媒体、图片和文字,给设计师更大的发挥空间。在视觉上,《长城地带》这个产品是独立的。它不依赖梨视频网站和app的原生视觉框架。用户看到的所有地方,都经过了重新设计。

如果说这种形式有明显的缺点,那就是互联网上检索不到H5产品的内容。希望未来有一种方式,能够让更多人能够更方便地看到它们。

笔记和纪录片记录的只是长城地带西部的情况。上世纪的探险家和学者里,走过这一带的人不少,最知名的当属斯文赫定和拉铁摩尔,他们的经历可见《丝绸之路》和《中国亚洲内陆的边疆》等书。其他人的著作还有一些,我们都做过参考,这里不一一举出,只从做案头研究时形成的综述里,摘出若干有代表的观点。我们不见得认同这些观点,也没有刻意去证明或挑战它们。但事实证明,没有这些作为认识背景的参考资料,在快速的旅行中,是很难对我们看到的人和事做出判断的。

(一)长城地带的历史:

(1)历史上有很多条长城,而不是一条单一的长城;

(2)长城不是一条线,而是一道走廊。这道走廊东起黑龙江,西抵新疆,北至蒙古戈壁,南达河北平原;

(3)长城作为军事界线的作用延续至二战;

(4)长城作为地理界限,区隔了不同的地理单元;

(5)长城作为经济界限,区隔了不同的生产方式;

(6)长城作为文化界限,区隔了不同的族群和文化;

(7)长城作为政治界限,区隔了不同的政治实体和治理方式;

(二)年之前关于长城地带现代化设想:

(1)修筑从中国内地通往东北、蒙古高原、鄂尔多斯和新疆的现代交通线;

(2)创造一种既有力又有弹性的政治和行政体系,保证中央政府对长城以北地区实施直接治理,同时尊重当地的文化特殊性;

(3)开发长城以北地区的能源资源,实施工业化,从而将长城南北纳入一个统一的经济体。

这些设想与中国今天的政策大致符合。

(三)现代化引发的后果:

(1)交通、行政和经济的现代化削弱了长城南北的差异性,促进了一体化;

(2)工业开发造成了传统衰落。传统衰落包括传统经济形态崩溃,人员流动,家庭解体,族群认同极化,权威失落,信仰淡化,以及最为直观的环境污染;

(3)在适应现代社会的程度方面,长城以北地区和长城以南地区存在明显的时间差,这使得长城以北地区的族群面临现代化挑战时的不适感更为强烈;

(4)对抗性上升。这种对抗表现在地方与中央之间,不同行政单位之间,移民与本地居民之间,阶层之间,以及族群之间。尽管这种对抗并不必然发展为政治上的分离,但已经持续引起各种大大小小的冲突。

我们也预见性地罗列了一些可能会涉及到的主题,当然是很粗略的。

(1)交通(公路、铁路、机场);

(2)能源开发(煤、天然气、风力、太阳能);

(3)工业;

(4)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和特产;

(4)城市扩张;

(5)村庄;

(6)传统采集、畜牧、渔猎生活及其现代变种;

(7)族群语言和传统文化的变迁;

(8)宗教信仰和仪式;

(9)地貌景观和旅游开发;

(10)地方性动物(绵羊、山羊、马、骆驼、牧羊犬);

(11)地方性植物;

(12)马铃薯、玉米、大豆;

(13)水危机和沙漠化;

(14)工业污染;

(15)青年男性;

(16)老人、女性和儿童;

(17)酒精;

(18)摩托车

在不了解我们工作方式的人来看,也许会觉得没什么比这更空疏和大而无当的报道提纲了。其实,提纲里列出的内容和其他参考文献一样,只是为了组织一个背景性的认知框架。

做案头工作费时不少,其间当然也免不了请教各路专家学者。内部讨论几乎没有中断过,但主要是围绕“如何操作”进行的。出发之前,还有个不可避免的环节,就是发动一切可能的关系,特别是同事、同学和同行的关系,在当地寻找联系人。我们的第一批联系人包括大学教授、快递员、长城保护自愿者、学生、喇嘛、公务员、司机各色人等,但他们大多数都没有出现在我们后来的文章里。这个过程就像传染病一样,为了得到A,我们找到B,又通过B找到C,C找到D、E和F,最后才能看到G和H——也可能是Z——的故事。

这些都是离开上海之前发生的。后面的故事可以看文章和纪录片。我删掉了其中一部分。删掉它们的原因,有时候是故事不够精彩,有时候是因为它们过于精彩。

原计划这个项目会有第二季,所以当时没有把东北、华北和陕西的长城遗址安排在行程中。但这个计划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实现了。

封面摄影:江锦

原标题:《JMagazine

从敕勒川到拉卜楞寺》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541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