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发了一篇走访文章《较真:蚂蚁森林、腾讯公益等到底有没有真种树?》,肯定了互联网公益平台这些年在防风固沙、生态修复方面所做的贡献。
文章发布后,得到了大部分读者的认可,很多朋友表示将会继续通过互联网公益平台在甘肃、内蒙等地的沙漠里种树,为祖国的绿水蓝天奉献微薄之力。不过也有一些读者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质疑在沙漠种树的合理性。
有几位读者的留言特别有代表性,我摘录了几条(摘录不代表认同,杠精勿扰)。
1、你们都种梭梭,原样沙漠不就没有了,沙漠也是值得保护的地貌,沙漠也是一种文化,沙漠也是调节地球生态的重要存在。我不建议人为对自然更多干涉,我觉得你们破坏原始生态。
2、人准是在矛盾中生存。一方面种梭梭防风固沙,改善生态。另一方面改变原貌,破坏生态。这就出现了一道难以解答的题:是种树改善生态呢?还是保护原貌呢?
3、沙漠植被成长也需要吸水,种树不是更缺水吗?
4、干旱地区强烈的无效蒸发才是缺水、土地盐碱化、地下水位下降、水质苦涩咸等问题的根本;西北干旱地区整体性全局性的地下水位回升,才是治沙、生态和粮食安全的根本保证。不是栽植绿化了多少树木,不是汽车拉水灌溉种植了多少梭梭,不是堆盆景式的旱区湿地、客厅花瓶式的尾闾湖、水库湖景等“人工蒸发器”;水分条件到了,自然就替人把事儿做了!让地下水位回升,除此之外,什么都不需要做。
也有一位网友尖锐地批评我,大意是我发出的文章鼓励大家去沙漠种树,属于煽动无知行为,与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背道而驰。
我觉得,批评我的人,应该把我和发出“干掉沙漠,搞出林海”声音的某组织混为一谈了。我的主张一直是“治理沙漠”“人类和沙漠共存”,而不是“干掉沙漠”“把所有沙漠都变绿”。
在我看来,沙漠、大河、草原、森林、大海、高山都是组成地球生态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少了谁都不行。把任何一种“消灭”“干掉”,地球生态都会瞬间紊乱,给人类带来灾害性后果。
那么,我是否支持广大网友继续通过互联网平台种树呢?还是直接躺平,让自然自己决定生态走向?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告诉大家我在上个月冒着隔离的风险跑去沙漠干什么去了。简单来说,我主要干了两件事情,第一,证实了蚂蚁森林、腾讯公益等确实在沙漠里种树了,第二,种下去的树确实存活了。至于论证自然演变和人为干预哪个对生态保护的未来更好?说实话,这种问题已经超出了我的能力范畴,我无力回答。
但作为一个“人”,我的直觉告诉我,我要支持大家继续在沙漠里种梭梭或者其他生态价值高的沙漠植被(也就是人为干预)。因为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人在地球存在的第一要务是生存下去,尤其是在当下的环境下生存下去,就像刘慈欣在《三体》里表述的“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我们有必要把时间的指针拨弄回20年前。20年前,甘肃民勤的人民为啥要植树造林,是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伟大使命吗?
不是!
当时的现状是,如果任由沙漠化蔓延下去,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就会合并,整个民勤县就会被沙漠淹没,家园就会丧失。如果你是民勤人,你是“顺应大自然变化”原地等死或者整体搬迁呢?还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奋起反抗?很显然,民勤人选择了后者。后来民勤人种植了公里的“梭梭长城”,避免了被沙漠淹没的后果。
看到了吧,当年大家治沙的目的就是单纯地“生存下去”,不是为了什么宏大愿景和宏观口号。至于因为活下去所做的一些事情恰好契合了宏大愿景,那是额外收获,这二者千万不要搞混淆。
回到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人为干预VS自然演变。这两种思维本质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当然不仅仅是沙漠治理,很多领域都面临这个问题。顺其自然还是人为干预,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就是道家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冲突。
按照道家思想,沙漠来了就来了吧,我们按照大自然的旨意,遵循自然的规律,把家园从沙漠搬到绿洲不也挺好吗?如果哪天绿洲也呆不下去了,也是自然规律,我们坦然接受灭亡。但按照咱们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人定胜天”“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改造自然为我所用。
当然,我们在沙漠里种树以及治理沙漠不能盲目行动,不能为了人定胜天而人定胜天。要尊重科学,尊重常识,尊重实践,探索到人类和沙漠共存的最佳方案,找到各方生态利益平衡的最大公约数。切忌为了面子工程和**工程而拔苗助长,闹出笑话。比如我在某地沙漠里走访时,当地为了迎接领导视察,移植栽种了一种明显不太适合沙漠种植但看起来威武的树种,这就是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
写在最后:在沙漠治理这事上,关于人为干预VS顺其自然,我选择前者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那么从广义层面来看,“人为干预”也是“顺其自然”或者“自然选择”的一个表现而已。鬣狗从狮子嘴里抢了断气的羚羊是自然选择,蝗虫吃掉成片的庄稼是自然选择,那为什么人为地在沙漠里种梭梭就不是自然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