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不负青山常播绿

春日的民勤,在红砂岗镇东部的茫茫戈壁沙海中,记者看到新栽植的一棵棵沙拐枣、梭梭苗向戈壁腹地延伸,一片片绿色的希望在沙海里生根发芽。

“在沙漠里种树绝非易事。”吃住沙漠腹地,在造林区域工作10多天的治沙工人张旭坤说,红砂岗镇东部造林作业段,南邻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沙土含碱高,风沙打在脸上,皮肤很快就皴裂了。但看着自己种下的树苗成活,能够为沙漠变绿洲出一分力,很有成就感。

民勤县东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包围,作为两大沙漠夹缝中的一抹绿洲,民勤生态治理事关河西走廊的兴衰。今年,民勤县依托甘肃省河西走廊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实施三北六期工程,开展人工造林,推进荒漠护绿增绿。

民勤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姜有恒介绍,民勤县采用科学的生态造林技术措施,确定不同立地条件造林树种及模式,在绿洲北部打造总面积亩的生态防护林,建立起沙漠边缘稳定的植物群落,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东侵南移”,以“绿色生态”为笔,绘就高质量发展“最美底色”。

近年来,民勤县紧紧抓住国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一带一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时机,乘势而上,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先后组织实施三北防护林、规模化防沙治沙等工程,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努力构筑坚实的生态安全、高效的生态经济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三大体系,为荒漠化治理贡献“民勤智慧”。

“民勤作为三北工程建设重点县,沙漠、戈壁、剥蚀山地和盐碱滩地占全县面积的91%。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三北工程已产生了巨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民勤县湖区林业工作区站站长黄朝珺说,实施三北工程,民勤任务不减、投入增加,六期工程造林项目采取梭梭、柠条、沙拐枣等乡土树种带状混交模式进行治理,因地制宜,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实现林分结构优化配置。至目前,河西走廊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民勤县三北六期工程人工造林项目已全部完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140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