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之前写过《开国将军中,粟、陈、韩、杨、许均为神枪手,此人更神,百步穿杨》一文,历数了开国将军中诸如粟裕、陈赓、韩先楚、杨勇、许世友等神枪手。这几位神枪手都具有百发百中的能耐,但和王树声比较起来,还是略逊一筹。
王树声的枪法如神,指哪打哪,百步穿杨,世间罕有。
年黄麻起义,王树声率领农民自卫军守麻城,遭到“红枪会”一万多会众来攻。王树声提一枝步枪登上北城门楼,向城下大呼要打穿红衣服的“红枪会”师爷,枪声响处,那穿红衣服的“红枪会”师爷便仰天倒地;说打念咒语的“红枪会”首领,枪声再响,那念咒语的“红枪会”首领就“扑通”倒地。数枪之后,“红枪会”万余会众被惊散,全都走了,走得干干净净,一个不留。
此事,已成军中佳话。
当然,最神的还是王树声大将晚年给儿子表演过枪法。他向着自家院里的梨树开枪,枪声不绝,树上的梨子纷纷落地,但并不烂——老将军打的并不是梨,而是打梨把儿,真让人咋舌。
彼时,老将军已年逾花甲,仍是目光如炬,视力不减,枪法通神,堪称奇迹。
老覃还写过一篇《发生在王树声大将身上的“灵异”事件》,讲的是年10月,王树声任西路军副总指挥西征失败后,他本人孤身勇闯腾格里大沙漠,结果差点渴死在沙漠里。幸好,有一老者出现,施予援手,不但将他救活,还护送他走出了大漠。
年,在建党90周年,王树声大将的女儿王宇红女士应邀做客某栏目组演播厅时,讲了一段父亲在革命成功后寻找这位老者的事。她说:“到解放以后我父亲一直在找这个人,有名有姓的,当时托兰州军区,托部队找这个人,一直没有找到。”
王树声大将是在年去世的,他在临终前交待家人一定要找到这个恩公,就算恩公不在了,也要找到恩公的亲人。
王宇红女士说,这个恩公不但“有名有姓”,还有地址——王树声大将的自传里已交代得清清楚楚:“路经宁夏中卫县境敌人驻军关卡时,有老人名俞学仁(系中卫县旋窝铺人)掩护并护送我到陕北固北县(老苏区)县委会。”
但王树声将军和他的家人苦寻多年,始终杳无消息。
民间渐渐就有了说法,说在荒漠中搭救王树声大将的人,可能是个神仙。
“神仙”之说,纯属荒谬。
世间怎么可能有神仙呢?
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文化中心担任主任、书记,记者、编辑、高级政工师的杨琼程,读了解放军出版社在年出版《红旗飘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年出版的《毛主席十大将领》以及宁夏人民日报出版社在年出版的《共和国将领珍闻奇事》等书,都看到了王树声大将大漠历险这一段经过,被王树声大将遇救的经历所震惊。
他是中卫县文化中心主任,有责任、有必要把这个对王树声大将有救命之恩的“中卫人俞学仁”找出来。
他印了很多寻人启事,在中仁县各地散发。
他走村串巷,一家家发寻人启事,一户户细心询问和打听。
他深信,既然王树声大将说的事情和人物都是真实的,那么,就一定能打得到俞学仁的下落!
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他确认中仁县并没有一个名叫“旋窝铺”的地方,从而大胆猜测,俞学仁应该是“宣和堡”人——盖因王树声大将与俞学仁两人南北口音上的巨大差别,被王树声误听为“旋窝铺”了。
于是,他缩小了寻找范围,把寻找目标锁定在了沙坡头区宣和镇。
年5月份,杨琼程在宣和镇某位小区和一位保安攀谈,两人一对一答,聊了大半个小时,最终证实,这个保安就是俞学仁的侄孙!
老覃在这里想说: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俞学仁是原中卫宣和堡人,经常到甘肃、内蒙古一带的腾格里沙漠倒腾着做些小生意。那年他在沙漠救下了王树声,带着他走出了沙漠,来到了原中卫县东园乡谢滩村侄女家休养。
现在谢滩村一个名叫冯德玉的老人回忆,王树声的身体恢复后,俞学仁让王树声装扮成驼盐脚夫,自己以盐贩的身份,带他偷渡黄河。但被马家军的搜捕军警找出了破绽,抓了起来,关在柔远镇莫楼村盐务局的一间废弃伙房里。两人在夜深时分从伙房的天窗里逃了出来。过黄河了后,俞学仁还送王树声走过了香山,走过长山头,在甘肃环县曲子镇找到了红军部队。
弄清了这一段历史,杨琼程大感高兴,他埋头创作了报告文学《王树声生死腾格里》。
实际上,从年寻找俞学仁开始,杨琼程就根据自己的推理和想象,完成了电影文学剧本《生死腾格里》。
王宇红女士回忆,年,她的母亲还曾到宁夏电影制片厂《生死腾格里》的创作组探班时。
在杨琼程找到俞学仁一家人之后的两个多月,即年7月,电影《生死腾格里》便公映了。
不用说,电影《生死腾格里》里的许多情节与历史是不符合的。
比如影片中的马步芳的侄子马参谋、俞学仁的情妇傻姑、以及为掩护王树声被杀害的蒙古汉子,还有那个被砍去了一条胳膊的盐商小伙计,全都是虚构人物。
当然,最不能忍的就是,王树声居然是穿着一身红军军装勇闯大漠的,是遇上了俞学仁后,才换了便服。
老覃觉得,杨琼程最初对王树声兵败祁连山后的逃难历史知之甚少。
真实的历史经过是这样的:西路军的二万一千八百多名将士于年10月份西征以来,到了年3月份,兵力已经折损了大半。那么在年3月14日,西路军的军政委员会在甘肃肃南县的石窝山上进行了分兵,这也就是世人常说的“石窝分兵”。王树声分到了三百多人,负责到祁连山打游击,以牵制和迷惑敌人,掩护红5军和红30军转移。
王树声他们在祁连山与敌周旋了三个多月,最后仅余十一人。
这十一人选择在敌人防守力量薄弱处迂回穿插,历尽艰难,从大山深处闯了出来。
但在山口与敌人交火时,又牺牲了三个人。
剩下的八人且走且战,来到了民勤县骆驼店。
王树声认为八人一起行动,目标太大,树大招风,不如八人一分为二,分为两组,每组四人,分头行动。
王树声和骑兵师师长杜义德、营长谭云保以及一个通讯员为一组。
四人在分组后的夜里就遇到了蒙古土匪的劫掠。
蒙古土匪有二三百之众,以众欺寡,逼迫他们交出枪和身上值钱的东西。
杜义德和谭云保都是铁骨铮铮的烈性汉子,要与匪血拼,他们认为杀对方一个就够本,杀两个就算赚。
王树声比他们更有大将风度,他认为“我们都是搞革命,做大事的人,就这样和土匪拼并不值”,说服了其他三个人,把枪和金戒指交给土匪,服软。
这些土匪也算得上实诚,说到做到,得了东西就放人。
王树声等四人从虎口中脱险,枪既然没有了,就改换了行装,一路向东,乞讨着走到了靖远县境。
在这里,他们遇上了靠卖字赚路费的红五军保卫局长欧阳毅。
欧阳毅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情况比他们略好,和他们一起结伴回延安。
但在一个村庄讨食时,他们又遇上了麻烦。
村庄里的村民辨不清他们是坏人还是好人,发生了争执。
王树声在混乱中逃出,和杜义德等人走散,最终孤身走进了腾格里大沙漠……
在沙漠里,王树声得好心人俞学仁相助,有幸逃出生天,后来成为了赫赫有名的开国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