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文学王永和海市蜃楼,挂在遥远天边

海市蜃楼,挂在遥远天边的美景

□王永和

我的家乡镶嵌在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中间一条狭长的绿洲地带中,一生中经历过两次沙海中的海市蜃楼胜景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而这两次奇遇刚好就发生在两大沙漠之中。

海市蜃楼,是一种因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而这样的景象,并不是海上所独有。在我家乡的沙漠里,经常会有湖水现沙丘,荒漠起高楼的蜃景。

我很想写写这个使人产生无限遐想的场景,不是听了或看了电视上所播放的视频报道,而是我亲眼目睹的几次美妙场景。

小时候倒是听过老人说过某某地方上空现出了楼房,起初以为是神话,直至我以后亲眼见了两次,才让我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令人不解的神秘。

记不起具体是某年某天的一个夏日,头天晚上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早晨,天气放晴。当年我大概二十多岁了,在地里看着雨后绿油油的庄稼,忽然抬头看到了西边沙漠深处上空升腾起一幕奇特的景象,在浩瀚的沙海上空,一座巍峨壮观的土城映在半空中,清晰度又犹如眼前,城墙好像又有残却,高处高达十数米,低处又可看见城内,土城周围隐约又可见到沙包上的一点点绿色植物,周围再无其它参照物,这种景象持续了七八分钟后逐步消失。沙海依旧,只是空气异常清新,好长时间才从这奇妙的幻觉中回过神来。

从小我们就知道西沙窝中有个连古城,而且站在柴湾中最高的沙丘上向西南方向眺望,也隐隐看到过一片土墙,听说也不是很远,小时倒是经常许愿想去看看,却一直未能成行!

小时候,物质和精神生活匮乏,经常围坐在有文化的老者身边,倾听他们讲的一些美妙的故事。虽说有时也听的云里雾里,但生性好奇的我经常追问个不停,也断断续续记住了家乡一个个美妙的传说。

沙漠中的古城叫连古城,因两座城相连,一个叫连城、一个叫古城。相传唐朝时期,朝庭派一个叫李靖王的大将率领大军镇守西北边陲,防范和消灭边境蒙古番邦对关内的侵扰,驻扎边关后筑起一座规模很大的城池。城池附近有一个大湖叫长湖,常年从上游来水形成一片湖泊。当年城周四面开阔,土地肥沃,也没有现在已有的大片沙漠,故大军边驻守边开垦大片的良田,以解决几万大军的饮食生活。城北一片草原叫马营,绿草如茵,蓝天如碧,是放马的好地方,也是靖王厉兵秣马的地方。靖王鼓励植树造林,所以周边绿树成荫,一派生机,城池周边几十里筑有烽火台传递信息,我所知家乡现存最大的烽火台叫三角城,因离家不远,早些年就去过,烽火台历经千年还巍然屹立。

传说正在靖王励精图治,边境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李靖王的老婆从京城长安来到了边塞,住了些时日后,厌烦了边境无聊的生活,谎说现在边境安宁,皇上要靖王领兵进京。李靖王因未接到圣旨,况边境不能离守,几次拒绝了老婆的要求。一天,趁李靖王带兵训练,老婆便指使亲兵把城门封住,将城内和城外的草料场点燃,火接风势,城池化为灰烬。

当李靖王率兵赶到时,时辰已晚,因老婆贵为公主,毁了营寨又断了粮草,无奈只能率兵回京,留下了一片残破的城墙。“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历经千年岁月,周边日渐荒凉,沙漠逐步侵吞了当年这座镇守边关的古城……

美丽凄凉的传说和亲眼目睹的景色,使我对沙漠深处的古城产生了无限的向往!后来我先后去过三次,因沙漠中无路,只有徒步。虽路途遥远,但神奇的遐想促使我一次次流连往返。

当站在高高的土城墙上,举目眺望,四周是无边的沙海,荒凉的古城使人很难联想到当年的繁荣景象,只有遍地的断瓦残垣诉说着这里的荒凉。古城很大,方圆两公里多,城池南面向南延伸还有一段城墙,大半被沙掩埋。我没有到过连城,听说距古城只有不到十里地。古城只有北门和东门,站在东城门墙上,眼前仿佛浮现出当年金戈铁马、旌旗林立,士兵身穿盔甲、手握长枪在城墙上巡逻的壮观景象。

相传当年城内遍地黄金,当地放过牧的老人讲,城内黑夜里还有士兵点着灯、拿着长枪围坐在一起守着当年留下的仓库,仓库里堆满了黄金白银,白天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还说有一个人一天在城内挖到了一个金磙子,因为太大,一个人拿不走,只有回家叫人,等把人叫回来时,什么也找不见了。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幻想着也想寻找点金子,但走遍了古城内外,除了遍地破碎的残瓦和枯骨之外,倒是找到过几枚绿色锈蚀了的铜币和一枚白色的围棋子儿!

每次离开时,回望着残破的古城孤独地屹立在荒凉的沙海中,心中莫明的产生一种悲凉感!

还有一次,记得是年吧,当年我在夹河乡黄案滩农场承包了些土地种植黑瓜籽,还饲养着三十多只羊。农场里住着一位放羊的老人,七十多岁了,姓马,我与他交往甚好。

黄案滩非常大,有好多个农场,东边连接腾格里大沙漠,闲时也经常到地边上的大沙丘上游玩。站在大沙丘向东眺望,望不到边的大沙漠浩瀚无垠,沙丘一个紧连一个,好像大海翻腾的波浪,却时常让人看着心里很不是滋味。

也是在一个夏日,因头天晚上下过大雨,地上干不成活,第二天早上我在房间睡懒觉。

忽然,外边马爷叫我快点出来,我出去后马爷指着东边的天空说“看,好看吧!”,我抬头一看一阵惊讶,半空中,一个独立的农家院落清晰可见,白墙红瓦,但看不见院落的大门,一段白色的院墙旁立着一根长长的木头,看得出是过去农村土井里用来提水的设施,我们土话叫卧杆,一根高高的铁杆电视天线掩隐在庄后的沙枣树中,离白色的外墙不远,两棵高大的白杨树,树冠浓绿,绿树旁有很大一个围栏,站着十多头也许是牛亦或是马的牲畜……

这景象持续了四五分钟后,颜色逐渐暗淡了,一会儿彻底消失了。等我回过神来,马爷说那是内蒙古阿左旗哈什哈苏木放牧的人家,他还说出了放牧人家的姓名,是个汉人,祖籍还是民勤老家的夹河乡人,不过可惜我没记清楚姓名,只记得说姓李。而我的思绪还沉浸在那消失了的人间仙景之中!

我想像着这家人住的地方一定是块风水宝地,也许这家人不是凡人,沙漠中放牧的人家很多,为啥在天空中就只映出了这家使我长时间神往的美景?

年10月国庆节期间,我乘坐班车到了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去看望我久病的老姨娘。过去走巴音是从湖区一路向北,绕道很远,这些年民勤修通了到左旗的穿沙公路,弯曲的油路很窄,但比过去走北边那路听说要近一百多公里。

在姨娘家待了一天后,第二天早上坐了一个私家跑民勤的小班车,一路欣赏着公路两边沿线的美景,沿路经过几处乡镇,过一段路遇到一个在绿树掩映下沙漠草原中的村落,别有一番风味!司机说到了哈什哈苏木还要岔路过去到一个人家送一个邮件,反正坐别人的车由不得自己,但出门了心里倒还愿意多走走路,舒展一下劲骨,看看不一样的风光。

岔路后大约行驶了四五公里后,到了一个沙枣树掩映中的牧区人家,使我惊讶的是,草原深处的人家似曾相识?

一排房屋白瓷红瓦,窗明几净,门前停放着几辆小汽车,还有一台拖拉机。院落虽无大门,但房前干干净净,一个体态丰满,看着还有几分姿色的女人正和司机说着话,邀请司机到房中小坐。我下车后趁机到屋后小解,看到了离白色围墙七八米的地方有一口深井,井边还立着已多年不见的“卧杆”。井边一片围起来的菜园子规模还不小,长着各样时令蔬菜。菜园东北角不远处长着两棵高大的白杨树,树冠很大,树旁边用木桩围着一个大大的羊圈,估计能圈养六七百只羊,羊圈旁边站着几十头牛,悠闲地吃着草……

我忽然想到了这和我曾经见到过的海市蜃楼美景很像,只是这家人不是神仙,是在草原上沙海边众多牧民家中的一家,但能看出这是一个家境盈实的草原人家,有时想想,生活在这里的人家也一样幸福。

我为几次看到沙海上的海市蜃楼景象而自豪!也为能与海市蜃楼中相似的美丽的风光相遇而激动!同时为生活中的奇遇而无限惊奇!如梦如幻的海市蜃楼景象再美也如同昙花一现,但愿人间永远风光无限、繁荣昌盛!但愿生活中的人们在全民脱贫奔小康的路上永远安康、美满幸福!

作者简介:王永和,红沙梁镇刘家地村人。现居乌鲁木齐随同子女帮带孙子孙女。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而今到城市尽享天伦之时,回望过去,突然有一种舞文弄墨的冲动,遂于闲暇之余写几篇随笔文章,了却一桩心愿。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175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