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县东湖镇正新村生态变迁走笔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在腾格里沙漠边缘的民勤县东湖镇正新村,村民雷立明向记者讲述了村头一口老井的故事。这口老井,见证了民勤湖区生态的变迁。
这口井是20世纪60年代打的“锅锥井”。“过去这口井就是我们的‘命根子’,乡亲们的生活用水都靠它。后来由于生态恶化,井里的水越来越少,先是一桶一桶地打,后来变成一勺一勺地舀,再后来就彻底干涸了。”雷立明说。
雷立明清楚地记得,那些日子,村民们为了取水,没日没夜地排队等候。起初,为争一桶水,大家吵过、闹过、打斗过,但只要耐心等待,谁也不会空手而归。
然而,这样的光景并没有维持多久,老井终于不堪重负,慢慢变得“吝啬”起来。最终,井底只剩下浑浊的泥洼。
老井的干涸加剧了村民们的恐慌。为谋生计,多名村民选择了举家外迁,投亲靠友……留下的人只能到10多公里远的镇里花钱买水。直到年,正新村引入了自来水,村民的饮水才得到保障。
由于难忘老井的恩泽,尽管已经闲置,它还是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年,民勤县在正新村进行生态公益型人口转移试验,按照“分沙到户、承包治理、开发经营、收益归己”的方式,把正新村村民的身份转换为治沙工人,实现了“农转非”。同时,坚持“外治风沙,内建林网”的发展思路,将以前的耕地,全部转为生态用地,种植紫花苜蓿,大力发展养殖业。
随着生态环境的逐年改善,沉睡多年的老井也开始“起死回生”。
“年,我们发现老井里有水了,之后水量逐年上升,现在水深已经达到5米左右。”雷立明告诉记者,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以来,村子西面的青土湖水域面积越来越大,芦苇丛生,水鸟成群。这几年村里的地下水位回升了,植被多了,风沙少了,住着也更舒心了。
年,正新村修建了新型农村社区,雷立明也搬进了新家。他把老家的地方改造成了养殖场,养了20多只羊,每年出栏羔羊30只左右,收入多元。
作者:伏润之姜新文来源:甘肃日报
民勤着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今年以来,民勤县鼓励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扩大规模,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标准化和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该县积极创新农民合作社发展模式,支持农民合作社组建跨区域、跨行业联合社,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水平。深入推进示范社创建行动,建立示范社名录,实行动态监测,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积极开展示范性家庭农林场创建活动,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运作管理规范、带动作用显著、社会效益明显的家庭农林场。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新型职业农民、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领办农民合作社、兴办家庭农林场、发展乡村旅游等经营活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行供销合作社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改革试点,推动供销合作社与新型农业经管主体有效对接,培育大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兴办专业服务公司,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农机服务、病虫害统防统治、收储加工、产品销售等全程社会化服务。年,该县计划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个以上,创建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30家以上。
作者:姜新文来源:武威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