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益,如何引全民在民勤种植梭

治白癜风最佳医院选择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我们在民勤种梭梭,风沙就吹不到北京去了”这句民勤出租司机大哥的笑谈,至今仍令天浩印象深刻。距离北京直线距离一千五六百里的民勤县防沙、治沙,效果自然不会直接显现在华北大地。可连续三十载全国性的植树防沙“运动”,让曾笼罩在沙尘暴阴霾下的北方,生存环境愈发变得温馨怡人。

公益直播中的“种梭梭的马哥”

随着科学理念、自然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世界的一体性,从环境、人文到生存,个体或中小群体的糟糕遭遇,总会以我们想不到的方式“反哺”到社会之上。正因如此,公益的价值愈发为人所理解,善行不再被看做一种单纯的“利他”行为,社会协作的紧密程度越高,公益所带来的社会价值和我们个体“生活”的关系也就越强。

年8月19日,在疫情又一波小高潮期间,作为“公益真探计划”中真探一员,历经波折(在某疫情防控查验站点仅流调就做了三四个小时)来到甘肃民勤县。次日,在甘肃青梭公益发展中心负责人马俊河带领和介绍中,一点点深入了解这里防沙治沙的历史,也更深入的了解到正全民化、普及化的民间公益的贡献,互联网+公益正在各领域发挥着自身的价值。

“沙上墙、羊上房”

真实场景的冲击力,远胜于无数视频和图片。中午一行人,由马俊河带领来到民勤一座防沙、治沙一线的村庄,以村路为界,它的一边是民房与绿油油的菜园,另一边则是被沙子半埋葬的民房与被梭梭树固定了的无边沙海。

“沙上墙、羊上房”

原来,十几年前由于本地民众认知局限,及物资缺乏和民间公益规模尚小,环境不断恶化导致沙进民退。随风移动的沙丘堆积到屋檐之下,马俊河以“沙上墙、羊上房”形象的六个字,概括着眼前的一切。年马俊河、本地民众在这个一线“战场”种下梭梭树。十年来当年只有“一扎”的梭梭树苗,已长成三米多高,稳稳的将沙丘“封印”在村子边缘,大风再未吹着沙丘前进,保住了路另一边绿色的村庄。

更早之前,于四方墩生态林基地中马俊河做日常公益直播,就对天浩等一行人介绍,民勤县(约1.58万平方公里)夹在腾格里沙漠(约4.3万平方公里)和巴丹吉林沙漠(约4.43万平方公里)之间,如果两侧风沙将民勤县覆盖,中国将多出一个10万平方公里的大沙漠。正是因为官方、民间自发和公益行动的共力下,民勤县绿洲不仅未“缩小”,版图反而逐年扩大,顽强的阻挡着大沙漠化。

据统计,年开始,马俊河通过互联网组织志愿者在民勤压沙植树、种植梭梭,截至年12月,面向社会募集了资金万元,在民勤县建设了6个志愿者生态林,种植梭梭等各类林木余亩,成活率超过85%。

目前甘肃省民勤县已在全县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了长达多公里的防护林带,全县森林覆盖率也由年的11.52%,提高到目前的18.28%。作为互联网+治沙的领头人,马俊河无数荣誉傍身,在民勤县他也因为带头使用互联网工具呼吁和吸引各机构、企业及公益爱好者参与治沙防沙,成为本地第三代治沙的代表人物。

1、视频号的“沟通窗口”;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248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