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高华一颗为民心一生为民勤

谢高华近照

“只要对义乌发展有利,我签!”“只要对义乌发展有利,我干!”“只要对义乌发展有利,我做!”提起谢高华老书记,他的三句铮铮誓言如在耳畔。

改革开放初期,谢高华坚持群众需求就是第一导向,打破条条框框,以敢于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担当,毅然拍板给路边摊市场开绿灯,首创了“兴商建县”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并带领义乌全县干部勇敢坚持、积极作为、精心培育,从而催生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为全国小商品市场的改革发展树立了榜样。

摇响拨浪鼓的“改革先锋”

年,谢高华临危受命,来义乌担任县委书记。

他上任之时,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虽然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推行,但因为人多地少田薄,义乌人民依旧过着穷困的生活。迫于生计,农民常在冬春农闲季节时走村串巷“敲糖换毛”,换取鸡毛用以肥田、提高粮食产量。为了多点收益,在糖担里添了些日用小商品,用于商品贸易。敲糖帮的聚集,使得当时的廿三里镇和稠城镇也渐渐自发形成了小商品贸易点。

然而鸡毛换糖、搞自由市场经营一直被视为“投机倒把,走资本主义道路”加以批判,且当时在这方面还没有明确的政策出台,所以有关部门对此采取禁、阻、限、关的政策和措施,但又打不倒、关不掉、禁不住、赶不跑。群众从事“鸡毛换糖”,从事小商品经营之事,成了义乌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头疼的一个“包袱”。

农民要活路,要着要着就要到了初来乍到的县委书记谢高华面前。年5月的一天,走投无路的冯爱倩鼓足勇气,把谢高华堵在了县政府门口,要向他讨个说法。“饭都吃不饱,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不容易,你作为父母官应该多支持我们。不摆摊我们吃什么?”冯爱倩一边流泪一边诉说个体户的委屈。

然而谢高华并没有吆喝着把这个“胆大”的女人抓住或赶走,而是把冯爱倩请进了办公室,听她讲述遇到的困难。这位新上任的县委书记如此贴地气,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开始主动找他,倾诉自己的诉求与艰辛。

面对群众的疾声呼吁,在花了四个多月时间走访一个个村子、挨家挨户了解一线情况后,谢高华越来越觉得搞活市场符合中央发展商品经济精神,党委政府需要顺应民意,给市场松绑。“鸡毛换糖”并非是义乌发展的包袱,反而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来自基层老百姓的一声声真切呼唤,坚定了谢高华壮士断腕的决心,坚持市场开放。

年9月,义乌县委作出决定: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并由义乌县政府发出通告。这是全中国第一份明确认同农民商贩和专业市场合法化的政府文件,文件发出的这一天,对义乌来说,是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时刻,对于一代又一代的敲糖帮来说,是一个难以忘却的日子,义乌由此迈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纪元。

小商品市场的催生培育者

初次开放的义乌小商品市场,虽然仅限于从进城口(金华方向)至火车站约一公里多的路段,但像冯爱倩一样的经营者从此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告别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生活。一听到可以摆摊了,那些原先隐藏的摊点一下从地下冒了出来,一条凳子两块木板,从城外摆到城内,一直摆到县政府门口。

在当时既无明确的政策也无先例的状况下,开放小商品市场需要政府领导者担当巨大的风险,一些同志对此很有顾虑,怕出问题。“说实在的,我也有点担心,但党的大政方针我是清楚的。”谢高华说。

在年11月25日至26日,义乌县委召开专业户、重点户代表大会上,谢高华首次明确提出“四个允许”,简而言之便是允许农民经商、允许农民长途贩运、允许城乡开放市场、允许多渠道开展竞争,之后对于“四个允许”的要义又多次进行了重申和补充。这不仅激活了义乌人经商的传统,也直接触动了国营企业的利益,有力地促进了义乌市场的发展。

当小商品市场如雨后春笋般疯长的时候,国营、集体企业独揽的局面被打破,导致国营、集体商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质疑声随之而来:“谢高华不关心国营和集体经济,只关心个体经济。”

回忆起当年谢高华面临的多面重压,当时在县委办公室做秘书兼报道工作的杨守春说:“面对质疑之声,谢书记干脆利落地回了一句话‘你有本事开,没有本事就关门,大家跟老百姓一起公平竞争做生意’,一下子让对方毫无辩驳之力。”

扭转思想的过程就跟修路一样,路挖开的时候满目疮痍,的确很难看,但它的前途是光明通畅的。如何度过这段阵痛的过程,是谢高华以及一批改革之士时常挂在心头的大事。

为了让义乌人民放开手脚干,当时县委还围绕如何开放小商品市场,作出了四条决定,其中之一是要求县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群众从事商品生产经营,要开“绿灯”,工商部门要准予登记,发放营业执照,银行、财税、执法等部门都要予以支持。对于不执行县委开放小商品市场决定的,予以撤职。

年,县委召开千人大会,出席大会的除了政府各部门工作人员外,还有义乌各地的“能人”。“我在会上发了言,我对他们(老百姓)说,你们是先进的生产力,我们应该保护你们……后来还发了写着‘勤劳致富光荣’的奖状,发了上千个。”谢高华说。

回忆当时的义乌市场态势,谢高华体会颇深。他说:“在当时还没有明确关于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具体规定出台的情况下,县委县政府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义乌的实际出发,敢于承担风险,允许个体经济,开放小商品市场,这不是哪位领导者的功劳,而是义乌人民从祖先那儿继承的血脉里就有一股敢为天下先、敢说实话办实事的精神所致”!

为民担当的“父母官”

走市场,访商户;到工厂,进车间;跑乡镇,寻农家,义乌百姓口中恪守为民的亲切书记是他。锐意进取、大胆改革,改革开放浪潮中敢闯敢冒,勇于担当的坚毅身影也是他。谢高华在义乌时期的经历,成为了义乌改革开放40年来,始终勇于创新、勇立潮头的生动写照。

不局于一方一隅,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去探寻真知灼见,正是有了谢高华这样一根“小小火柴”的引领,点燃了义乌人民办市场的熊熊热情,去创造着属于义乌的“不可思议”。

年,谢高华在全县区镇乡党委书记会议上指出:刚刚起步的义乌市场,也要“面向全国,面向世界,争取打进国际市场”,表现出超前的世界眼光。并反复强调,改革需要勇气,敢冒风险;在改革中有对的,也可能有错的,错的改了就行;“县委支持你们大胆改革,出了问题,县委、县政府负责,我来负责。”这些话在全县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

处于改革前沿的谢高华,有着顺势而为胆魄和矢志坚守决心,成就了义乌的商业传奇。工作中的谢高华是一个扎根基层、脚踏实地的务实派,每一个看似大胆的决定背后都凝结着无数次深耕乡野的调研。在下属眼中,他是一位不爱坐办公室的县委书记,除了到上级部门或在城里开会,谢高华三天两头下基层,有时在乡下一待就是半个月。秘书杨守春回忆:谢书记不打牌、不钓鱼也不喝酒,80%的时间都用在跑基层上。正是因为他为人朴实、务实、真实,总能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也因此了解到更多的基层情况;正是凭借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谢书记铿锵有力地得出“小商品经营不是‘包袱’,而是义乌的一大优势,应当大力提倡和鼓励”的论断;正是充分掌握了基层的真实需求,推动出台了一项项符合义乌实际的政策……可以说,谢书记是“踩着解放鞋走遍乌伤大地,‘走’出了一条义乌发展的新路子。”

诚如义乌市委党校副校长吴伟华所言,历史是公正的,它从来只眷顾那些直面挑战的勇敢者。想当年,如果没有谢高华敢做前人没做过、不敢做的事,义乌怎么能闯出一片新天地。之后的义乌历届党委政府,也正是接过了谢高华的改革大旗,一任接着一任干,接过“接力棒”,打好“接力赛”,让义乌一步步登上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巅峰,创造了一个无中生有、莫名其妙、点石成金的发展奇迹。在谢高华老书记身上,激扬着一股敢为人先、勇闯新路的改革锐气,展现着一种直面矛盾、攻坚破难的担当精神,保持了一种问题导向、实干干实的务实作风,凝聚了一种人民至上、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

谢高华为义乌做了很多,但他把一切功劳归于义乌人民。去年年底,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谢高华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在接受中央媒体采访时,他再三强调:“义乌市场是义乌人民的伟大创造!是时代造就了义乌,是义乌人民造就了今天的义乌”。如今,在谢高华家中,至今悬挂着一幅由他亲自题写、苍劲粗犷的“信仰”二字,有记者问他何为信仰?谢高华掷地有声说:“为老百姓吃饱饭杀出一条血路!”这就是谢高华作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原标题《谢高华:一颗为民心一生为民勤》,原作者王志坚、徐玉成。编辑楼菲莉)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550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