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和八步沙林场,给武威市干部群众以巨大鼓舞和鞭策。全市上下以此为动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加快生态大市建设,切实筑牢国家西北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环境保护是为民造福的百年大计。近年来,武威市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勇于担当、生态报国,全力打好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主动仗。祁连山个生态环境问题全部完成整改,绿地倍增行动和防沙治沙实现新的突破,生态环境治理大见成效。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八步沙林场被命名为甘肃省首个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武威市委将八步沙“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当代愚公精神确定为新时代武威精神。民勤县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市政府被授予“绿色中国行特别贡献奖”。
践行绿色发展,感受绿色蝶变。如今,在武威大地上,祁连山麓层峦叠翠,石羊河畔碧波荡漾,荒漠沙坡绿意浓浓,绿地园林美丽舒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绿色已成为武威最美的底色……
让绿色成为最美底色
——武威市深入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张志华甘曜毓
一
很难想象,几年前的祁连山脉中不乏人为造成的点点“伤疤”。近年来,武威市痛定思痛,坚决扛起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坚持标本兼治、源头治理,积极果断落实整改整治措施,大力推进中央和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高质量整改了祁连山个生态环境问题。
现在,走进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祝县境内,无论是石门沟、阿沿沟,还是扎马河、半阳河一带的矿渣区,或是炭山岭镇千马龙、大滩煤矿等地,曾经满目疮痍的“伤疤”,都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坡坡生机勃勃的山草、一片片孕育希望的林地。
整改不是结束,而是新的起点。年,武威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扎实推进祁连山生态修复工程,以石羊河、大通河、金强河三条流域两岸宜林地及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区、生态移民迁出区为重点,营造水源涵养林10.19万亩,封山育林37.7万亩,存量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统筹实施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按照“南护水源、中调结构、北治风沙”的总体布局,规划实施林草植被恢复、矿山环境治理恢复、生态移民安置、小流域综合治理、水生态环境保护、湿地保护治理、重点区域生态治理等65个建设项目,至目前完成投资33.55亿元。稳步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和古浪县黑松驿镇、天祝县天堂镇2个“省级森林小镇”获省上批复,有11个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
目前,武威市森林面积达到万亩,森林覆盖率18.43%。据气象遥感监测,年祁连山武威段积雪面积为近7年来最大,较多年平均量增加26%。
二
逐绿而行的路上,武威市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现在能明显感觉到城区环境卫生越来越干净,空气质量越来越好了。”这是当前武威市广大市民的共同心声。漫步于武威海藏湿地公园,曲径通幽、花香鸟语,小桥流水、郁郁葱葱,沿路的山、水、林、池、亭、榭等景观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近年来,武威市以构建自然和谐、功能完善、融合发展的生态宜居城乡体系为切入点,勠力同心,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强化环境保护执法监管,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全面推行煤改气、煤改电、改炕、改灶和清洁煤替代工程,全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湖长制体系,着力开展煤炭市场、医疗废弃物、污水处理及涉水企业专项整治行动,影响环境质量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为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武威市自上而下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多项举措齐头并进,全面落实各项任务。近年来,凉州区对大气污染防治进行长效化、制度化管理,加强大气污染督查及信访工作办理力度,加大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力度,全力做好清扫保洁及洒水降尘,加强裸露地面、建筑工地扬尘管控工作,积极推行煤改气、煤改电、改炕、改灶工作,大力推进锅炉治理和煤质管控工作,城区大气质量持续改善,市民普遍认为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清澈美丽的天马湖,碧波荡漾的红崖山水库,水天一色,心旷神怡。近年来,武威市严格落实河湖长制责任制,健全完善河湖治理体系,各级河湖长加强日常巡查监管,着力排查整治河湖“四乱”问题,大力整治河道内采沙厂,强化对水电站监管,保障河流基本生态需水,切实推动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河湖生态治理目标,河湖水质稳步提升。河长制工作顺利通过了水利部、生态环境部总结评估。
刚刚过去的一年,凉州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1.2%,迈入达标城市行列。7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6个地下水国考监测点位水质全部达标。石羊河被遴选为全省唯一的拟建全国示范河湖。中心城区再生水回用工程通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区地下水开采量较控制目标减少万立方米,蔡旗断面过水量突破4亿立方米,创近50年以来新高。民勤外河近40年来首次过水。
三
如今,行走在武威城乡间,乱堆乱放的各种垃圾、废旧房屋残垣断壁、杂乱无序的广告牌不见了,城乡群众的生活环境变得干净整洁、越来越好了。这是武威市持续推进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全面开展乡镇、村规划建设管理和城乡环境卫生突出问题清理整治取得的显著成效。
近三年来,武威市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入推进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在集中整治陈年垃圾的同时,建立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清运处理机制,集中整治铁路、公路沿线及重点集镇垃圾问题,全面清理城乡陈年垃圾,全域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改善。
初夏时节,走进凉州区古城镇,村道干净整洁,房屋整齐有序,沟渠清澈如许,整个村庄掩映在树木之间,让人不由驻足神往……
这是武威市大力开展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拆临拆违治乱专项治理行动的一个缩影。武威市从根本上优化农村人居环境,规范乡镇村建设秩序,组织实施农村“四化六有”改造,依法依规拆临拆违,清理“五未”及违规配置土地,拆除腾退废旧宅基地复耕复绿,清理整治“大棚房”,坚决有力抓好违规设置广告牌清理整治工作,农村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仅年,全市清理“五未”土地和违规配置土地7.56万亩,依法依规清查整治违建别墅,整治复垦废弃宅基地4.3万亩,整治“大棚房”宗,累计拆违拆临万平方米,拆出了制度规矩,拆出了发展空间。实施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仅年新建改建农户厕所10.4万座,建成垃圾转运站24个,创建清洁村庄个。全省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现场会观摩了武威市治理成效。
当前,武威市着力开展“三整治”“三提升”行动,进一步巩固提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基层治理能力建设。
四
仅用一年时间,武威新增城市(县城)绿地面积.6万平方米,绿色更加浓厚。鸟瞰城区,各种乔木、灌木、花卉把街道装扮得格外迷人。在中心城区荣高路、宣武街、天丰街、汉武大道、和平大道、正阳路等道路上,树木景观一街一品、一路一景,立体栽植花卉五彩缤纷,花香袭人,处处体现着全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家住凉州区滨河花园小区的郭超说:“这几年城市的绿化率提升了,城市环境也越来越好了,每天在家门口新建的游园里就可休闲健身,幸福感提升了很多。”
近年来,武威市扎实推进国土绿化倍增行动,加快实施祁连山生态恢复、防沙治沙、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森林湿地保护、林草产业培育五大工程,持续推进城市绿化、农村村庄绿化、景区景点绿化、产业园区绿化、通道绿化、农田林网建设、林草抚育管护、林草科技创新八大行动,以提升质量为根本,抓示范、树样板,点、线、面相结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着力提升造林绿化质量和实效,多途径、多方式增加林草资源总量,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国土绿化新格局。仅年,完成建设森林公园7个、森林小游园22个。完成镇区绿化36个,拆临拆违还绿处,农村村庄绿化个、建成平方米以上的乡村森林小游园个,景区绿化21个,工业园区、农业园区、设施种植(养殖)园区及各类加工厂等园区绿化11个。
与此同时,武威市还全面推进高速公路匝道口、服务区、入市口绿化,年完成通道绿化里程公里,高标准完成了G30、定武高速、金武高速12个匝道口绿化。新建农田林网1.4万亩,更新1.29万亩。
五
武威的东、西两面分别被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包围,干旱缺水、沙多林少,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沙势”逼人。武威人民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成千上万人到沙漠治沙,是武威市一直以来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每年冬春季,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都积极参与防沙治沙,用实际行动为家乡故土增绿添绿,打造环绕武威的“绿色长廊”。如今,走进古浪县八步沙、民勤县黄茗沙窝、凉州区八十里大沙等风沙危害严重区域,一望无际的草方格绿意盎然,沙害不再。年,武威市北部沙区完成人工造林21.74万亩、封育0.5万亩。
绿色在延伸、希望在升腾。近年来,武威市大力弘扬新时代武威精神,以攻为守,积极创新治沙技术,提升治沙成效,深入推进科学防沙治沙,大力营造防风固沙林,积极推进防沙治沙同发展沙漠生态经济、沙漠生态旅游和沙产业有机结合,探索了治沙新模式,防沙治沙用沙取得了显著成效。年至目前,全市完成治沙造林万亩。至目前,全市已治理重点风沙口个,建成了古浪县八步沙、民调渠沿线,民勤老虎口、青土湖,凉州区头墩营等治沙典型样板。
武威市还积极探索发展众筹治沙造林、义务认领植树造林基地等模式,创新和丰富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筹措资金建设开通了武威市全民义务植树网,为全民履行法定植树义务搭建了网络平台。在八步沙林场开展了“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线上线下活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正在逐步显现。
今年,武威市计划完成人工造林30万亩,现已完成25.13万亩;计划治理退化草原20万亩,已完成11.1万亩;计划新建城市绿地万平方米,已完成82.64万平方米。
奏响节水最强音
——武威市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综述
甘曜毓张志华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武威市人均占有水资源约立方米,仅为全省人均占有量的1/2、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3。
作为农业大市,水资源严重匮乏,是制约武威脱贫攻坚、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和关键因素。
年,武威市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6亿元,农业增加值保持全省第一。
取得这样的成绩,与武威市大力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是分不开的。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率先制定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努力建立节水型社会。武威市以水定规模、以水定产业、以水定结构,大力发展“牛羊鸡菜果菌薯药”八大节水高效产业,经济发展向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看齐,推进水价改革和水管体制改革,用市场的“无形之手”拧紧全市“水龙头”。
一
水,怎么用?武威市以水权改革为杠杆,启动水权确权,建立水总量控制体系,用水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行业、各地块,将工农业用水总量指标细化到各用水户,激发节水主体主动性,撬动全社会节水潜力。
“水权确权前,老百姓用水没有计划,想种啥就种啥,总认为只要种到地里就有水浇。确权分配之后,老百姓节水意识明显提高了。”凉州区金羊水管所工作人员张文萍坦言。将水权逐级明晰到用水户,逐户核发水权证,编制用水计划,分轮次控制灌溉用水,灌区机井全部配套安装了计量设施,通过智慧水利平台对地下水开采远程监控,极大地促进了水资源精细化和动态化管理。
水权改革,辅之以节水工程建设,武威市工农业用水效率明显提升。年,全市优质蔬菜、中药材、藜麦、食用菌等高效节水作物种植面积达到.76万亩,推广膜下滴灌、垄膜沟灌、垄作沟灌等高效农田节水技术.3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35万亩。
“过去种地大水漫灌,平均1亩地用水立方米,一年50亩地的水费达到多元。”韩佐镇头畦村地处山水灌区,是目前凉州区唯一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年,头畦村引进食用菌秀珍菇,建立食用菌产业园作为脱贫主导产业。产业园负责人郭骅算了笔水账,同样是50亩地的食用菌产业园,一年只用立方米水,水费元左右。
10倍的水费差距,带来的不止10倍的经济效益,更为头畦村打造出脱贫致富的“造血”产业。产业园全面推行“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将贫困农户凝聚在产业链条上,实现了贫困农户零投入分红、零距离就业、零风险发展。
武威市将多种多样的高效节水产业省出的“真金白银”用在“刀刃”上,重新投入到后续扶贫产业当中,让贫困农户成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最大受益者。
二
工业节水,在减排治污上下功夫。武威市树立“工业节水即治污减污”的意识,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加快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提升,鼓励工业园区统一供水、废水集中处理和循环利用,健全企业节水制度。在青岛啤酒武威公司、达利公司、亿利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工业节水示范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武威热电联产、达华、海纳、石岛等企业全部实现废水循环利用。
“公司建成污水处理站、废气处理设施和烟气在线监测装置,实现啤酒工业污染物达标排放,满足锅炉废气排放标准限值要求。”青岛啤酒武威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漆看平介绍。通过节水工艺技术改造,年千升啤酒实际耗水3.69立方米,远低于全省6立方米/千升和武威市5立方米/千升的行业用水定额标准,年取用新鲜水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三
节约每一滴水,城镇节水降损同样是节水工作重点。截至目前,武威市改造完成老旧供水管网26.8公里;机关企事业单位换装高效节水器具件(套),天马湖、热电联产、海藏湿地公园等共利用中水.6万立方米。
在古浪县第四中学有块2亩多的农田,被整整齐齐分成20块。种田的不是“农夫”,是20个班的学生。学校为何教起了种地耕田?
“这块农田叫‘开心农场’,是学校专门开辟出来,为学生劳动实践提供的场所。”学生李联元说。通过亲身体验农业种植,既学到了课本以外的劳动实践知识,又明白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远路从近处起步,大事从小处着手。养成节水习惯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武威市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多形式开展节水宣传活动,使节水宣传工作“进学校、进班级、进家庭”,通过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全社会用水理念正在发生变化,全民节水意识正在逐步增强。
探寻35万脱贫群众幸福密码
——脱贫攻坚路上的武威故事
张尚梅
年至今,武威市累计减贫35.43万人。
年,凉州区、民勤县两个“插花型”贫困县脱贫摘帽。
年,古浪县、天祝县两个深度贫困县脱贫摘帽,全市实现整体脱贫目标。
华锐高原,牛羊成群;移民绿洲,厂房林立;走进沙漠之城,蔬果飘香……夏花绽放枝头,一如35万群众脱贫后的笑脸。
关键词温暖
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考察调研时强调,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
行至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当奋楫。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武威市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力以赴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紧扣“精准”要义,紧盯薄弱环节,聚焦攻坚任务,突出补齐短板;聚焦作风建设,聚力夯实基础,开出了一服服脱贫的“药方”。
最让李应川一家感到自豪的是,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视察时,曾到他家做客。在李应川家,习近平总书记屋里屋外仔细察看,了解住房、用水、厕改情况,详细询问家庭就业、收入、看病、社保、医疗保险及孩子上学等状况,让李应川一家对过好新生活有了更足的底气、更大的干劲。
李应川说,总书记看到院子里的西瓜、西红柿,心中很高兴。随后,他走进厨房,揭开锅盖,询问我们平日吃饭、吃水的情况。“当时锅里像往常一样蒸了些洋芋、南瓜、玉米,是准备中午吃的。”李应川说,他告诉总书记,以前要到山下河里用驴驮水,现在拧开龙头就有水。“我当时随手就把龙头拧开了,总书记用手接水看了看,说很清澈。”
走进屋里,总书记坐下来和我们拉家常,详细询问就业、收入、看病、孩子上学等方面还有什么困难。“我们一家人就坐在他旁边。”李应川说,全家人既激动又有些紧张。他拿了一张横梁村老房子的照片给总书记看,说现在政策好,大家都住上了漂亮的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都高兴得很。
总书记的嘱托让富民新村的群众对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充满信心。富民新村在年底实现了整村脱贫。村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易地扶贫搬迁带来的幸福生活。如今,走进富民新村,一栋栋装饰一新的新房格外引人注目,一条条水泥路平坦整洁,村容村貌干净美观,处处洋溢着祥和、幸福的气氛。
原居住在黄羊川镇张家沟村的钟华魁是年搬迁至富民新村的。他说,现在的生活可谓是“新气象、新生活”。在政策的扶持下,他不仅搞起了养殖,还种了3个日光温室。
钟华魁说:“去年8月份总书记来到我们富民新村视察过以后,9月份政府扶持我们种了大棚,定植辣椒。才半年时间,收入比山里几年都多。我现在养了多只羊,我们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
村民冯国安是第一批搬进安置点的贫困户。如今他告别住了几代人的破旧住房,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居。谈到发家致富过上小康生活,冯国安更是信心满满。他说:“搬下来以后条件特别好,走着水泥路,学生上学方便,医疗问题也解决了,我们就努力把日子再往好里过。”
如今,富民新村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公共厕所、农家书屋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住进新居的村民,完全改变了生活面貌和精神状态,处处洋溢着感恩之情。
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靖富民小学视察,并和参加暑期音乐兴趣班、足球兴趣班的孩子们合影留念。校长董胜业说:“我们会牢牢记住总书记的话,努力把教育办好,让老百姓放心,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曾经的操场已经围起了围栏。董胜业介绍,学校体育运动场为普通混凝土运动场,面层生硬,容易造成师生擦伤。年学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大型安置点教育设施补短板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新建塑胶和人工草坪体育运动场平方米,配套附属工程,并配备办公、教学、实验器材等各类设备。
董胜业说,新操场计划于年6月10日建成投入使用,将彻底解决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富民新村村庄东侧和南侧有成片的林子。古浪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说,年,富民新村在集体土地栽植经济林亩。其中栽植沙漠桃亩、栽植山楂亩、栽植李子70亩,预计5月中旬完成种植云朵玫瑰亩。“这些经济林既有经济效益更有生态效益。”
放眼望去,以富民新村为代表的移民区,一排排灰瓦白墙的新楼鳞次栉比,宽敞明亮的巷道干净整洁,绿化带内百卉含英,日光温室星罗棋布……面貌一新的学校、幼儿园、卫生室正在谱写一曲感恩奋进的进行曲。
关键词搬迁
铁柜山、中大沟、石达板……一个个深居祁连山腹地的村庄,单从名字就可感受其山大沟深、条件严酷。武威4个县区中,古浪县为国家六盘山贫困片区县、天祝县为“四省藏区”贫困片区县,民勤县、凉州区为省定“插花型”贫困县。受艰苦自然条件限制,生活在山区、沙漠地带的群众奋斗了一年又一年、一辈又一辈,但贫穷的帽子总也摘不掉。
针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实际,武威市一场让高深山区农牧民群众换穷貌、改穷业、挪穷窝、拔穷根的易地搬迁生态移民工程拉开序幕。
李春花原本住在古浪县横梁乡中泉村,面朝大山背朝天,贫穷的帽子总也摘不掉。搬迁到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后,她白天在顶乐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当产业工人,下班后在文化广场跳广场舞,真真是幸福敲了门。
易地扶贫搬迁势在必行。一是彻底改变高深山区群众挪穷窝、拔穷根、改穷业的历史选择;二是修复祁连山自然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三是解决山区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看病难、上学难和产业培育难等问题的现实选择。
移民不易,迁移山区牧区的贫困农牧民更难;发展不易,为“生态”让行的“绿色发展”更难;融合不易,着眼于均衡的深层次融合更难。16万多贫困农牧民群众要搬出大山,困难重重,怎么搬?
武威市按照“规划先行、产业支撑、基础优先、集中安置、分步实施、稳定发展”的总体思路,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移民搬迁。搬迁过程中,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旧房改造、生态功能区补偿、财政专项扶贫等各类项目资金,从政策上扶持搬迁安置。对搬迁群众逐户制定“一户一策”脱贫计划,通过特色种羊、劳务就业、扶贫车间、公益岗位、兜底保障等多种扶持措施,解决了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和增收难题。“十二五”以来,先后建成古浪县黄花滩和绿洲小城镇、天祝县松山滩、凉州区邓马营湖等集中安置点45个,累计搬迁山区群众4.42万户17.02万人。
搬下山的生活变了样。可是,马贵良却喜中有忧,喜的是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忧的是自己跟不上新生活的节奏。
电磁炉不会关、洗衣机不会开、墙角没有闲人来打牌,这成了马贵良的“闹心事”。
马贵良的新家在天祝县松山镇鞍子山村移民安置点。60多岁的他,之前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山沟沟里。
靠着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好政策,他自筹了1万元,就搬出大山圆了几代人的新房梦,还包了2座食用菌棚,种了10亩藜麦,一年收入3万多元。
年除夕。屋外,马贵良和孙子贴窗花、对联。屋内,老伴儿和女儿炸麻花、炒瓜子。孙女刘兴娥说:“我一定教会你操作家里的智能电器,解决好你们的‘闹心事’。”
雨天不用一脚泥、吃水不再用驴驮、学堂就在家门口、致富产业门路多……实践证明,搬与不搬不一样,搬前搬后大变样。在这里,移民群众搬出穷窝奔富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正在成为农村创业的生力军;在这里,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正在一步步探索实践中;在这里,移民新村开始化茧成蝶,新的希望正在冉冉升起。
关键词产业
脱贫攻坚的根本在于产业发展。如果没有产业,脱贫攻坚就没有根基。
数据显示:武威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由年的.76亿元增长到年的.06亿元,位列全省第1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年的1.06万元增长到年的1.26万元。年以来,全市累计减贫35.43万人,依靠种养产业和“劳务+种养”产业减贫27.42万人,发展产业已成为稳定脱贫和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园里的果、棚中的牛、曾经撂荒的土地……这些农民眼里再普通不过的事物,为贫困群众铺开了一条条脱贫致富新路子。
年冬,风雪弥漫,牧人晚归,如同一幅油画定格在暮色的田野里。
“油画”中的牧人,是天祝县藏族老人卓玛才旦。靠养殖白牦牛日子越过越红火,他在县城买了新楼房。在天祝县涌现出了许多像卓玛才旦一样的牧民,通过发展白牦牛特色产业,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庙儿沟村是天祝县打柴沟镇最为偏僻的行政村。前些年,村里人基本没有收入渠道。
“忽如一夜春风来。”近两年,村上一部分人的“腰包”突然就鼓了。
“不改革不行了,外乡的姑娘都不愿意嫁到我们村来。”庙儿沟村调整产业结构,种植高原有机蔬菜,并搭建日光温室试种大棚蔬菜,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以菜生财、以菜聚财。暖阳下,大棚里绿色蔬菜生机盎然,散发着清香,村民们辛勤劳作,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
武威的基础产业是农业,发展潜力和空间也在农业。立足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武威市委、市政府统筹谋划,打破行政区域,提出因地制宜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牛羊鸡菜果菌薯药“八大产业”的产业扶贫开发思路。着力打造以高原夏菜、藜麦、食用菌、白牦牛等为主的沿山特色产业带,建设南部山区特色生态经济产业核心区;着力打造以设施农牧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沿川特色产业带,建设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着力打造以戈壁农业、特种果蔬、经济林果和沙生药用作物等为主的沿沙特色产业带,建设西北地区沙漠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在产业扶贫的实际推进过程中,武威市坚持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方向,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旱作农业、设施农业、戈壁生态农业。年,全市蔬菜、马铃薯、中药材、藜麦等特色优势作物面积达到.14万亩。加快发展现代绿色畜牧业,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个,畜禽饲养量.2万只。
天祝县有9个乡镇种植滑子菇。至目前,种植大户签订订单上百万袋。
古浪县黑松驿镇甘肃睿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扶贫车间以榨油坊、挂面坊等土特产品为主的扶贫车间,带动了当地一大批贫困户就业。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作为脱贫攻坚特别是产业脱贫的有生力量,天祝臣祥菌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远达集团、甘肃中天羊业、甘肃顶乐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发展农业,全市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户、农民合作社达家,培育认定扶贫车间家,吸纳名贫困人口就近就业。
地头采摘,全程冷链运输,仅48小时后,武威民勤苏武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新鲜瓜菜,即能以最精细的方式服务香港市民。目前,一大批规模化、标准化种养基地已经在武威建成落地,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产出高效的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格局基本形成。
在凉州区韩佐镇石岗村,13户农民有了新身份,那就是“新股东”和“上班族”。“三变”改革,让农村、农民、农业重新“洗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突出机制创新,着力完善带贫益贫模式,武威市结合农村“三变”改革,积极探索多种产业扶贫经营模式,积极推广“轻资产、高效率、新市场”的北京德青源金鸡模式、“政府+银行+保险+企业+协会+贫困户”的康美牛羊模式、“企业+养殖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顶乐黄花滩养牛模式、“贷母还羔+托管分红”的兴盛种羊“羊银行”模式,引导贫困户入股合作社或龙头企业,确保贫困群众获得稳定的分红收益。全市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2.78万户,年户均分红2多元。
关键词美好
出武威城,沿省道线一路向南,一座美丽的小城赫然矗立在戈壁之上。
小城里亮眼的除了整齐划一的民居,还有坐落在城医院医院。
医院无论是就医环境,还是医疗设施,都医院。住在黄花滩的老人郭福骑着电动车,用不了5分钟,就能到这里,通过中医针灸治疗困扰自己10多年的骨关节炎。
标准的足球场、人工草坪、风雨操场……医院一街之隔的是绿洲中学,可以容纳学生人,确保了下山群众的孩子能够就近入学。
“小康不小康,厕所是一桩。”
俗语说,厕所里挂绣球——配不上。观摩了天祝县华藏寺镇周家窑村小沟组村民祁燕宏家的卫生间后,老祖宗的这句俗语似乎不合时宜了。祁燕宏家新装修的卫生间里,成束的绢花被插在一个玻璃花瓶内争奇斗艳。
这样干净卫生的厕所,配得上这样漂亮的花。
“一个土坑两块砖”,是以前武威农村很多地方厕所的真实写照。而如今,许多农民家里都有了卫生厕所,不仅方便了如厕,也提升了乡村内涵。
硬件上去了,软件要配套。乡村建美了,精神文明要配套。
“我这个折子里有多少积分,能兑换啥物品?”天祝县打柴沟镇村民李大爷向银行工作人员打听自己的积分。不一会儿,工作人员就为他兑换了白糖、茶叶和一提卫生纸。
存进去的是美德,传播开的是力量。扶贫先扶志。为激发移民群众内生动力,武威市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积极探索推行精神文明建设“文明股”,引导广大青年男女树立婚事新办简办、杜绝天价彩礼……
路边绿树成荫、门前百花争艳每当华灯初上,乡村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群众告别曾经的贫困,一步步过上了好日子。
春季到蜻蜓村开心农场去踏青;夏季到抓喜秀龙草原去牧马;秋季去摘星小镇望星空;冬季在大漠去赏雪……一村一风景,一季一乐趣。在武威,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已经串起了乡村振兴的风景线。
因为一片浪漫的红色,一个名叫松山的地方火了。
秋天,天祝县松山滩便成了一片嫩红、绯红、绛红的“海洋”,一棵棵藜麦密密匝匝,藜杆似火,藜穗飘香……这里已经成为一处旅游胜地。
去年以来,武威市深入推进“产业+旅游”融合发展,各种生态观光山庄、采摘园、农家乐成了城乡群众休闲的好去处,为全域旅游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带来无限生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推进,武威市在做强产业的同时,强化乡村振兴人才保障,通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成立“网红联盟”培养农民网红直播带货等形式,推动农业经营增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