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我国教育系统党建质量年。3月,教育部“基层党建质量提升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出台,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完善高校党委、院系、支部、党员四位一体党建工作体系。日前,记者走进多所高校,亲身感受高校基层党建在不断改革创新中焕发的无限活力。
组织力转化为“发展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5月28日,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果树标本园里,几株大杏树上缀满了金灿灿的果子,在阳光下散发出诱人香味。
“自从跟北京农学院植物保护系教师党支部结了对子,我们村的红杏从几千亩发展到了1万亩,年产万斤,直接收入多万元!”树下,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北寨村党员孔凡利乐得合不拢嘴,他掰着手指头给记者介绍教师党员给予的帮助:马上要成熟的红杏出现“疤痕”,是教师党员亲自查找问题,提出救治方案;红杏疮痂病、桑白蚧虫害暴发,是教师党员第一时间赶来,把灾害扼杀在萌芽中,保住了红杏产量……
而在北京农学院,这样的“对子”还有很多。近年来,北京农学院开展“双百对接”活动,组织教工党支部与农村党支部结对共建,教师党支部发挥专业优势,直接对接农村改革发展需求。“随着活动不断深入,覆盖领域也已由村镇拓展到城市社区、企业等基层党组织,师生党员不仅接了地气,更把服务社会的行动内化为‘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北京农学院党委书记杨军说。
高校基层党组织怎样提升组织力?调研中,记者发现,不少高校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推动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推动发展活力,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把党组织建设成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堡垒。
在中国农业大学,就有分布于23个省市的81个“科技小院”。学校在科技小院建立了多个临时党支部,师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边针对农民地里的问题开展研究攻关,一边开展针对农民的科技服务,在这个过程中锻炼研究生。
“我研究生时间的2/3,都是在河北省曲周县第四疃镇王庄村‘科技小院’度过的。”中国农业大学级研究生张书华告诉记者。如今,这个看似寻常的农家院落,已在当地成为品牌。就拿去年5月来说,曲周县的一场强降雨和大风,让小麦不同程度倒伏,但按照“科技小院”精量播种、水肥后移种植的地块,小麦均挺立未倒。据悉,“科技小院”的研究生党员先后研究、引进、校验并推广了小麦、玉米、水稻、西瓜、苹果、菠萝、香蕉等10种作物的高产高效生产新技术,并完成个田间试验、建立47个各类技术示范方,示范推广各类农业新技术多万亩以上。
“‘科技小院’临时党支部实现了与地方党支部共建合作、与校内专业党支部无缝对接、将科研工作和支部建设相结合,确保了研究生党员教育不断线、组织生活全覆盖,还打通了农业科技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东军介绍。
党支书彰显“头雁效应”,党建、学术齐头并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是解决基层组织建设问题的总抓手,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强不强、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能不能充分发挥。而在高校,带头人不仅要在党建方面带好头,还要在学术方面带好头,被形象地称为“双带头人”。
甘肃省民勤县石羊河下游的青土湖干涸见底,是沙尘暴的发源地,“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25年前,当中国农大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委员康绍忠教授来到这里时,被眼前景象惊呆了:这哪是“湖”,分明是一片灰白的盐碱地,连地下水都因矿化度剧增不能饮用、灌溉,村民们纷纷去外地谋生。
问题出在哪儿?康绍忠经过多日调研,摸索出了症结:上中游灌溉面积无序扩大,农业用水不合理,致使下游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共产党员不怕苦!啃着馊馒头、睡着旧土炕,康绍忠团队经研究提出了“控制性作物根系分区交替灌溉”,可以在保证农作物产量的情况下,使灌水量减少20%—30%。如今“复活”的青土湖,再现水草茂盛、碧波荡漾的壮美景观。
在“领头雁”带领下,石羊河实验站临时党支部树起了一面鲜红的旗帜。截至目前,该实验站已走出35位教授、29位副教授、1名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1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8位省市级优秀毕业生……石羊河技术也走向全国,在甘肃、新疆、山西、陕西、湖北等地累计推广示范.54万亩,节水17.4亿立方米,直接经济效益21.27亿元。
“康绍忠教授作为‘双带头人’,既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又深抓党建。”中国农大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沈立峰介绍,通过实施“双带头人”工作机制,学院分党委和各教工党支部工作与学科建设工作联系更加紧密,“双带头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极大发挥,在他们的带动引领下,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强。
目前,各地各校的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华中师范大学,打破专业、年龄、资历等限制,以公推直选、上级选派、公开竞聘等多种方式选任“双带头人”,目前,学校“双带头人”比例达%;在北京交通大学,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和系、所中心主任的交流任职,注重选任党员业务骨干、党员学术带头人担任支部书记,副高以上职称占90%以上,青年教师党支部书记比例达50%以上。
质量建党、制度治党,构建党建工作科学体系
“高校要立足质量建党、制度治党这个根本,立标准、树标杆、促后进,健全完善高校党建各层面、一体化工作规程和落细落小的执行办法,使高校党建工作体系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张东刚强调。
要打赢高校基层党建质量提升攻坚战,就必须聚焦体制机制攻坚,完善党建工作标准,健全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党建工作科学体系。记者调研发现,各地各校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
北京市坚持以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3年制定出台《北京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每5年修订一次并开展一次集中检查。年对标对表,在更高标准上完善了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规范。”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清华大学党委高度重视党员发展的制度建设,强化积极分子全过程培养各项环节,先后制定、修订了《清华大学院(系)级单位党委(直属党总支)工作职责规定》《清华大学教职工党支部工作规定》《清华大学发展党员工作手册》等系列文件,细化了操作办法。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建立了学生党支部理论学习导师制和校院领导干部“一联系一帮扶”制度,校院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党委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专业教师结对联系全校余个党支部,定期参加组织生活,宣讲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指导支部开展工作。
北京林业大学党委构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党建标准体系、责任体系和保障体系,编制了《党的建设质量标准》,涵盖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构成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44个三级指标、个四级指标,编织起“标准+责任”的工作体系。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也必须成为党领导的坚强阵地。无锡太湖学院把党建工作纳入学院章程,健全党委参与重大决策的体制机制,党委与行政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委对学校的发展规划、人事安排、校园建设等重大事项具有“一票否决权”。(张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