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土湖的传说,你知道多少民勤县那些

题记:传说总是与乡愁、寄托某种美好愿望、或对某些奸恶之人谴责的口口相传的叙述相联系的,同时还有传承文明与教化的作用。如果说镇国塔是民勤人的精神图腾,那么青土湖就是民勤人的文化符号。在浩浩汤汤的历史长河中,祖国山河的任何一部分都是祖国发展史的不可或缺的一笔。

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然处于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之间,不得不感谢上苍眷顾。因为它的存在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技巧,不禁让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

立于青土湖畔,微风习习。芦苇在风中轻舞,似乎向来客颔首致意。水鸟你来我往,捕鱼食虾,轻快地游弋于湖面上,仿佛是主人一般,怡然自得,仪态万方。

乡愁是游子们的集体记忆。也是个人对家乡的碎片化记忆。可能是一棵树,一口井,一顿饭,一个人,一件事......但绝对是成长过程中喜与愁,苦与乐相互交融,而又终身难忘。

来到此处,绝非无缘无故。作为游子,不禁心驰神往。在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际,还得回想此湖的前世今生。

在欣赏沙漠美景的同时不由得想起与之有关的美丽的传说。

传说一:相传每当风清月明之际,湖中笙歌管弦,悠扬悦耳,数里可闻。

传说二:相传唐朝时,李靖王率领黑旗军镇守连城、古城、三角城。后来朝廷下旨召回。当时,李靖王在八卦庙门前专门修建了金牛祠,金牛的嘴中一直在喷水,便在金牛祠前修水沟通往青土湖。由于要撤军,靖王不放心金牛的安全。就下令让手下人将金牛沉入水底。这样,金水牛潜伏于土湖水下,逢天年干旱,它便钻出水面,向四向八方喷洒雨露,使周围水气腾腾,时雨不断,庄稼经常获得丰收。后来,金水牛被外国“长毛子”盗去,于是民勤便陷入干旱的窘境中。

传说三:当年驻牧青土湖畔的匈奴休屠王在与汉军的战斗中失利,他想率部投降,不料消息走漏,他被另一个匈奴藩王浑邪王杀害,并且抢走了他的祭天金人。他的部众因拒绝成为浑邪王的臣民而一齐投湖自杀。从此以后,青土湖里就出现了奇怪现象,每天晚上湖中就隐隐约约传出唱歌和演奏乐器的声音,歌声非常凄凉,可是怎么听也只能听清两个字:“失我”,“失我”。后来一个有学问的人经过此地猜到了歌的内容,原来是那首有名的匈奴民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失颜色。

传说使青土湖很早就蒙上神秘色彩。

青土湖古名潴野泽,就得先说说石羊河。古时候,石羊河称谷水。

由潴野泽的“泽”字可以看出此湖的由来与大小。而且由此湖所处的古地名白亭海,可以想象原来的水域面积又是多么的宽阔!又据谷水之称可以得知石羊河之水源的路径。如此看来,谷水与潴野泽的旦暮之遇才造就了民勤的绿洲文明。

石羊河

抛却所有的忧伤与无助,

去追逐那无家的湖泊。

千百年来,

你从祁连山脚下,

静静流淌,昼夜不息。

一路向西流经金川峡,

一路向北流经红崖山。

你像漂泊的旅人,

再佳的留驻也不会阻止,

你新的出发。

焦灼后的会心与明眸,

冥思后的放松,

浪子陨灭旷野。

一路伤痕斑斑,

而身心犹健,

或许心中有梦。

不管不顾,一路前行。

等一头扎入青土湖,

便心无旁骛,

落榻而眠。

你热情奔放,

造福一方,

成就了沙漠明珠。

石羊河是青土湖之源,也是之母。而青土湖就是民勤人民的命脉,也是根。

距今年左右至距今年左右,相当于西周中期至春秋晚期。我们生活的这片绿洲已经存在。

据古籍记载:“潴野泽畔,胡杨婆娑,红柳摇曳,湖泊荡漾,草长莺飞,牛肥羊壮,这片古老的绿洲,孕育了古老的沙井文化。对民勤及河西地区而言,沙井文化是文明的晨曦,记载了史前人类活动的余烬燧影;对中国陶器而言,沙井文化是陶器时代的回光返照。沙井文化之后,中国陶器逐渐消隐在历史的长河,留下了至今令人心动而又难以破解的历史谜团。在古代该绿洲基本随古石羊河和古金川河及终端湖的自然变迁而移动。沙井文化恰好在自然水系时代,水草丰美。当地居民既可从事农耕生产,又可进行畜牧和狩猎活动。”

自古至今,石羊河的上中游共有八条河。分别是: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等。除大靖河外,中部六条河流于武威境内组成石羊河流入民勤盆地。西大河及东大河部分在永昌城北汇入金川河流入金川盆地自然水系时代,民勤绿洲,自古以来,由于中上游充足的水源保证,人们生活自给自足,物产丰饶,六畜兴旺。即便是解放前(年前),青土湖的水域面积依然有平方公里。

年开始修建红崖山水库。中上游各地也逐步修建水库。全流域万立方米的水库15座。

年,青土湖就逐渐干涸了。

那时,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农业的灌溉主要是掘井解决农田灌溉问题。从那时起,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一个青壮年劳力,一天只能浇五、六分田地。再到七十年代中后期,开始使用柴油机抽水灌溉,一昼夜能浇灌二十多亩地。八十年代初,广泛使用电力灌溉,相比较而言,电费比柴油便宜得多,也方便得多。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黑瓜子价格好,产量高,适逢改革开放,自主权在农户手中,千军万马种黑瓜子发家致富。家门上的土地全部种植黑瓜子,仍觉不足。地盘大点的乡镇的农民,先是拓荒种植。再后来,有人开始贷款办农场。有的农场二、三百亩,有的农场五、六百亩,还有的农场上千亩。当时的人们没有环保的概念,更没想过地下水会有限,生态需平衡。

就这样,地表水缺失用地下水补。对地下水的疯狂开采的恶果是:一、地下水,每年以0.5-1.0米的速度下降。二、地下水位下降了,大量树木枯死。三、边缘乡镇的土地沙化严重。沙层厚度达3-6米,风沙线达13公里之长。而且流沙以每年8-10米的速度向绿洲逼近。一度出现“沙上墙,驴上房”的宭境。四、土地的盐碱化日趋严重。可用耕地越来越少,并且产量越来越低。“民以食为天。”第一次人口外流波是在年前后。饥饿促使一些人口众多的家户整体外流,有些人没走出腾格里沙漠的东部边缘,阿左旗,河套平原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梦而已。有些向新疆方向逃荒的人,没能走出甘肃与新疆之间的戈壁滩。第二次人口外流波是年前后,当时交通虽然不发达,但凑足外出的路费还是不成问题。此时的移民分两种情况:一、政府行为。湖区最缺水乡镇的居民,县政府给政策,鼓励搬迁到红沙岗镇,南湖乡,和昌宁乡附近的窑街农场。二、自发行为。当地政府鼓励缺水乡镇的居民投亲访友,而且落户成功的家户,按户口本,每人奖励元的安家费。这样做,既缓解了原本脆弱的生态问题,又可使外出居家的人们解燃眉之急。

温总理的“绝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题词像冲锋号一样,奏响陇原大地,省市县三级政府积极响应,采取有力措施。基本政策是:上中游的封山禁牧。下游地区的关井压田,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每年春天县政府动员公职人员或雇佣社会人员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减小沙丘的移动速度。同时,大量收购麦草,组织有经验的人按片承包沙漠,创新型地利用网格状压沙护田,有计划地在沙漠边缘种植梭梭、红柳,沙枣树等耐旱植物,有效阻止沙丘的随意移动。年,青土湖的水域面积已经达到3平方公里。到年,其水域面积达到26.7平方公里。

或许沧海桑田不可违,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

山川之玄,岁月之秘。它无痕无迹,无字无符,却被天地铭记。作为后人的我们要想记住乡愁,就要记住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的湖泊,就要懂得生态平衡。就要有大宇宙观,天人合一,从我做起,从节约一滴水做起。

回顾百年奋斗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航空航天现代化,信息便捷化,网络普及化,交通便利化,农业机械化。这片平方公里的土地养育着近30万人口。千百年来,累计人口数千万之巨,而且今后我们的子子孙孙依然会在这片热土上生生不息,继续生存。为了子孙的生存,生态平衡的理念应该深入人心,内化为自觉行动是刻不容缓的。

岁月沧桑巨变,从我们上个世纪70年代有记忆到八十年代初的改革开放再到现如今短短三十几年,我们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吃不饱到吃不了,从穿不上到穿不破,从没文化到有文化,从没钱花到有钱花。从改革初期老人们相传说的:“将来的生活好的很。穿绸子不光了,吃肉不香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现在都变成了现实。

人民的生活不仅仅解决了温饱,而奔向小康之路。人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逐步提升。

相信明天的生活更美好。

周奇文,男,民勤县昌宁中学英语教师。曾在《民勤报》《武威日报》《胡杨》杂志发表过《镇国塔纪事》《但愿人长久》《古道阳关》《近视沙漠》等散文作品。

(来源:民勤文联)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496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