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林总面积居全球之首当年沙地今变绿

“一带一路”沿线东亚森林地上生物量增长7.58%

中国人工林总面积居全球之首

最新发布的《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中,中国的人均森林面积为19.42平方公里/万人,虽然低于“一带一路”沿线的澳大利亚、中非、俄罗斯等国,但是,受中国森林资源保护措施的影响,大量人工造林在近年来对区域森林植被贡献显著,整个东亚地区的森林地上生物量都有较大增长。参与年报编写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高志海告诉北京晚报记者:“中国是世界上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全面停止砍伐天然林的国家。最新数据显示,近五年中国新造人工林4.47亿亩,比五年前增长了21.31%,中国人工林总面积已达10.4亿亩,位居全球之首。

■数据与图表

“一带一路”陆域森林生态系统面积.75万平方公里

森林生态系统是以乔木和灌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一带一路”陆域森林生态系统面积.75万平方公里。其中非洲南部区森林生态系统面积最大,为.19万平方公里,占整个“一带一路”陆域森林生态系统总面积的26.82%,其次为俄罗斯和大洋洲区,森林生态系统面积分别为.38万平方公里和.02万平方公里,中亚区森林生态系统面积最小,仅有12.37万平方公里。

俄罗斯森林生态系统资源丰富,占总面积的46.81%,大洋洲区森林生态系统占全区面积的43.12%,欧洲区森林生态系统面积占全区面积的43.45%,非洲森林生态系统占全区面积的54.79%。

东亚区、南亚区、西亚区和中亚区森林生态系统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7.30%、23.72%、5.91%和3.09%。东亚区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中国东北平原(以针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为主)和云贵高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数据与图表

中国人均森林面积为19.42平方公里/万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俄罗斯以大于万平方公里的森林面积居于榜首,但其人均森林面积(.93平方公里/万人)低于澳大利亚(.09平方公里/万人)和中非(.75平方公里/万人)。中国和印度森林面积分别排在第三和第六位,但人均森林面积仅为19.42平方公里/万人和6.95平方公里/万人。

数据显示,年“一带一路”陆域各分区的森林地上生物量与年相比,年整个区域森林地上生物量总体有所增长,增加27亿吨。东亚区尤其是中国的森林地上生物量有较大的增长(7.58%),与其推行的森林资源保护政策密切相关;俄罗斯近5年的森林地上生物量有2.32%的增长,主要归因于俄罗斯颁布和实施的《新森林法》使森林扰动明显降低。

尽管东南亚多数国家的林地面积整体上有所增加,但小部分林业大国(如印度尼西亚、缅甸等)由于砍伐、火灾等因素,林地面积明显减少。

(注:森林地上生物量是指某一时刻森林活立木地上部分所含有机物质的总干重,包括干、皮、枝、叶等分量,用单位面积上的重量表示。森林地上生物量不仅是估测森林碳储量和评价森林碳循环贡献的基础,也是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价的重要参数。)

故事?

当年威胁北京沙地如今变绿洲

作为曾经的沙漠治理专家,如今的生态遥感专家,聊起人工造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高志海研究员滔滔不绝。他的家乡在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离我家不远的地方就是浑善达克沙地,我小时候记得老人回忆说,沙地的环境是非常好的。”浑善达克沙地位于锡林郭勒草原南端,气候条件不俗,降水量达到到毫米。早年间,沙地曾生长着榆树等乔木以及红柳、沙柳等沙地特有灌木。“别小看这些灌木,他们很适合当地环境,对防风固沙很有帮助。听老人说,以前一有人经过,灌木中还经常飞出鸟来。”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过度放牧和其他的人为活动,破坏了大量植被,导致沙漠化严重。“到我上中学的时候,沙尘暴就已经很多了,有时候一刮一整天,全是黄沙。”

数据显示,浑善达克沙地年沙尘暴日数达到26次,沙地到北京的直线距离只有公里,直接成为北京的沙尘威胁。好的转变也在年前后开始,从到年,锡林郭勒盟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累计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任务.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7万亩,封山育林.9万亩,飞播造林.3万亩,工程固沙9.5万亩,退耕还林.5万亩,种苗基地建设3.8万亩。

“参加工作以后,我几乎每年都回去看看,除了卫星遥感数据,我还现场验证,发现植被恢复良好,生态确实比以前改善很多。我在北京也有直观印象,就是沙尘暴已经许久没遇到了。”

故事?

丝路绿洲摆脱“罗布泊诅咒”

除了家乡的浑善达克沙地,另一个给高志海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就是甘肃省民勤县。早年长期在甘肃工作的经历,让高志海一直很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393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