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省民勤县苏武镇丰腾农林牧产销专业合作社实验基地,灰色的砂罐排兵列阵,随着产业工人将一个个砂罐提起,一撮撮色泽靓丽、鲜嫩厚味的韭黄就露了出来。
灰色的砂罐排兵列阵,绿油油的韭菜长势旺盛。
工作人员查看韭黄质量。
长期以来,由于一直采用传统麦草覆盖的栽培方式,民勤韭黄只能在秋冬季生产。为了改变韭黄生产的季节约束,民勤县丰腾农林牧产销专业合作社率先开展韭黄生产技术创新和试验示范,引进试种砂罐四季有机韭黄,通过让韭黄戴“帽”,促进农民增收。
“经过不间断实验,砂罐韭黄经历‘三代’,品种结构不断优化,种植技术日渐成熟,目前,已实现四季产收,全年上市的目标。”合作社负责人詹全民说。
在甘肃省民勤县红旗谷现代农业产业园,蔬菜的生长所需被营养液和有机质取代,平常菜市常见的油麦菜、生菜、西兰花等蔬菜就像人们住楼一样,住在了一层层阶梯式、盆架式布置栽培的管道“高楼”上,鲜嫩欲滴,色泽诱人。
蔬菜住“高楼”无土又环保。马爱彬摄
红旗谷现代农业产业园采用“设施+营养液”的方式打造全县首个立体水培蔬菜基地,利用合成管道、盆景花架栽培技术种“高楼”蔬菜,向空中要面积,将菜园立体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和作物的生产潜力,同一时间内,在单位面积上获得更多的农产品。
“立体式无土栽培时尚美观,操作简单,周期短、见效快,可智能补水补肥,15天就可成熟采收,一年可以收获17季。”红旗谷现代农业产业园总经理王英多介绍说。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的民勤县,发挥地域优势,因地制宜,把农业产业发展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基础,明确农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定位,探索符合区域特点和地方特色的绿色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农业转型步伐,制定了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在“粮丰”工程实施过程中推广转化科研成果,催生了韭黄“戴帽子”、蜜瓜“坐凳子”等一批新技术、新模式,建立了农产品全程可追溯系统,促进了农产品生产能力和品质的大幅提升。
无土栽培技术让蔬菜产量大幅增长。马爱彬摄
同时,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民勤县成立了中国工程院吴明珠院士工作站、甘肃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民勤综合试验站、民勤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研究中心及蜜瓜、蔬菜、林果、土肥、节水等农业科研所,大力开展农业关键技术科研攻关,集中突破农业发展技术“瓶颈”,提高农业技术产量产值,推进生态绿色农业向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化方向发展。
这几天,民勤县人参果育苗中心,佩戴口罩,身穿“大白褂”的工作人员,将经过茎尖培养、高温脱毒方法培养出的脱毒试管苗,再经隔离驯化、定植,无毒育苗侧枝采集、扦插育苗措施,繁育出生产用苗,投入生产。
“人生果茎尖组培脱毒快繁技术,着力解决民勤近年来因种苗带病毒而引起人参果生产中出现的僵果问题。”育苗中心负责人詹全民介绍,通过技术改良现有人参果品种,使其皮薄、口感更好、果型美观一致、产量更高,以达到优质、高效和低成本的目的。
茎尖组培脱毒快繁技术破解人参果僵果问题。马爱彬摄
民勤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芳说,民勤县以农业科技项目实施为着力点,深化农业产学研合作为突破口,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推进科技资源向农业特色产业集聚,加快了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应用与示范推广,推动了农业科技技术产业化、品牌化提质增效,促进了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民勤县按照“技术单位+企业+基地”的模式,引进新优特品种个,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42项,新技术试验示范27项。家种养主体、屠宰场、农资经营门店在农产品监管追溯平台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全县累计认证“三品一标”产品67个,总面积达57.26万亩。(经济日报记者李琛奇通讯员马爱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