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甘肃高度重视节水农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全省各地从实际出发,采取积极有效的节水措施,加快推进节水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立足基本省情,理清了高效节水农业发展思路
甘肃省面对干旱缺水局面,全省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集思广益,提出了“以开发有限水资源的生产潜力为中心,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为主线,注重灌区农业生产的节水性、效益性和生态性,突出以大田农艺节水为重点的农机农艺结合措施,实行节水化灌溉、区域化种植、地膜化栽培”的工作思路。各地坚持把推进种植方式变革、发展节水灌溉、带动农民增收作为实现农田节水的战略举措,大力推广膜下滴灌、垄膜沟灌技术,通过减少每次灌水数量,适当增加灌水次数,降低农田灌水总量,努力提高单方水的经济产出,构建节水高效农业技术体系,逐步完善了灌区高效节水农业发展模式,在一些地方初步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
出台扶持政策,积极推动了甘肃节水农业发展
一是我国十分重视节水农业的发展。早在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会同水利部、住建部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了《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明确提出了在—年间实现农业用水量“零增长”的目标,农业和水利部门通过加强农业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推广耐旱优良品种和节水技术等手段,进一步降低农业对水资源的消耗,在农业用水几乎零增长的条件下,不但满足了农业发展的各项需求,更取得了粮食生产连续丰收的巨大成绩。
二是甘肃省重视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审时度势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节水措施。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多次实地调研,并提出了解决敦煌生态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同时提出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根本出路在于节水”。这期间,甘肃省委、省政府组织召开了全省高效节水农业工作会议,对灌区开展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年,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西及沿黄主要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扶持办法》,启动实施了《河西及沿黄主要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三年规划》,为加快高效节水农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资料图调整种植结构,初步构建了与水资源相匹配的生产体系
甘肃围绕实现节水增收目标,在农业生产上积极发展玉米、马铃薯等低耗水作物,大力发展蔬菜、葡萄、蜜瓜等高效节水作物,推动高效节水主导产业向资源优势区、高产丰产区和技术成熟区集中,初步建立了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与节水增收目标相配套的种植业结构。调查中,一组数据显示,从年到年的十年中,全省玉米面积由万亩扩大到万亩,马铃薯面积由万亩扩大到近万亩。
民勤县节水型农作物种植面积年达到27.83万亩,占种植业总面积的38%。节水型农作物与其它农作物相比,平均生育期少浇两次水,每亩每次可节水80立方米,年节约用水在万立方米以上。
推广适用技术,逐步完善了农艺节水技术体系
甘肃坚持试验研究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在灌溉农业区大力推广以膜下滴灌、垄膜沟灌、垄作沟灌为重点的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改变了农田的灌溉方式,将漫灌改为滴灌或沟灌,树立了灌溉是浇作物而不是浇地的新理念,较好地防止了地面蒸发和水肥损失,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和水分生产效率。同时,围绕农田节水的普及和推广,加大节水示范点建设力度,年全省灌区示范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50万亩,年已建立试验示范点个,示范推广面积达到万亩。在全省万亩的有效灌溉面积中,节水灌溉面积达万亩,占65%,其中农艺节水面积.9万亩,占节水灌溉面积的69%。
根据甘肃省农业农村部门的试验示范情况,膜下滴灌、垄膜沟灌、垄作沟灌等高效农田节水技术节水、节肥、节药和增收效应明显,得到了各方面的普遍认可。在应用面积逐年扩大的同时,甘肃农业生产初步形成了以节水为主的农农艺节水技术——双垄沟播,从而加快了“蔬菜、马铃薯、草食畜牧业、中药材、优质林果、制种和酿酒原料”等为主的甘肃农业特色七大产业支柱产业体系。
实行综合节水,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甘肃坚持从干旱缺水的基本省情出发,把农田节水工作始终放在农村经济的突出位置来抓,通过采取和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建设灌区配套节灌渠系、大力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实行地膜覆盖栽培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将工程、农艺、农机、生物等节水措施紧密结合,大大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调查中发现,甘肃从“十一五”期间,对14个大型灌区和6个中型灌区实施节水改造,重点建设了30个节水示范项目,完成水工建筑物改造处,计量设施处,干支渠防渗衬砌.89公里,农业节水灌溉投资6.98亿元。
据介绍,截至年底,全省累计发展节水灌溉面积.9万亩,其中喷、微、管灌面积.8万亩、低压管灌面积.1万亩、渠道防渗面积.1万亩、其它工程面积.1万亩,累积节水4.84亿立方米。建设了一批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和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灌溉面积从万亩发展到万亩,净增万亩。年甘肃省农业用水首次实现了负增长。同时,河西地区把设施农业建设作为推动生态治理、实现节水增效的重要举措,通过政策引导、典型带动、行政推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年,武威市已累计建成设施农业15万亩,大力示范推广膜下暗灌和温室滴灌技术,发挥了节水节肥的作用,减少了病虫害发生,提高了产品产量和品质。据民勤县测算,年—年生产周期,全县日光温室棚均产值达1万元,单方水效益为17.46元,是小麦的18倍、玉米的16倍、棉花的4倍。
农家打碾场注重宣传引导,积极推进了节水型社会建设
甘肃省委、省政府自“十一五”期间就明确提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率先把河西走廊建设成节水型社会示范带”。水利部门确立了河西地区为重点,兼顾中东部地区,全方位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施方案,积极推进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年7月,张掖市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年9月,试点建设顺利通过国家水利部验收。年11月,国家水利部将敦煌市列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年4月,武威市被水利部列为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年5月,庆阳市被列为全国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年酒泉市被列为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市。省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得到全面推进,涉及14个市州的43个县市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起到了很好的带动辐射作用。总的来看,节水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得到应用,水资源开发利用进一步规范,区域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节水产品认证和生产准入得到落实。(田庆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