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越千年,武威这样酿出了产业振兴的葡

「本文来源:津云」

湛蓝的天空下,是一望无际的葡萄园。虽然眼下正值寒冬,少了些绿色,但在一列列整齐的垄土下,葡萄藤正在蛰伏,蓄积着生机,等待来年发芽吐绿。

这里是武威威龙万亩有机葡萄种植基地,坐落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的清源镇,处在腾格里沙漠边缘。再往西,过了平坦的武威城区不远,就是连绵起伏的祁连山脉。

酿酒葡萄(受访者供图)

葡萄,西汉时期由丝绸之路传入华夏大地。如今,作为甘肃省中部的一座重要城市,作为河西走廊的丝路明珠,武威正充分发挥区位和地理优势,传承历史文脉,弘扬丝路精神,把小小的紫葡萄做成了连通中外的大产业。

为何是武威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在武威街头,提起这首诗,几乎无人不晓。

盛唐诗人王翰的这首《凉州词》,传诵千古,说不尽征战将士的豪情与悲壮。凉州即武威的古称,葡萄和葡萄美酒,自汉代以来就是武威的知名特产。

武威之所以能和葡萄、葡萄酒结缘,除了自身就是丝路沿线重要节点外,更重要的是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武威地处祁连山和腾格里沙漠之间,地势平坦,气候干燥,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同样重要的是,祁连山的雪水融化后注入地下,虽然气候干燥,但地下水相对丰富,使武威的葡萄生长具备了便利的灌溉条件。

威龙葡萄种植基地,就是威龙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在武威落地的项目,系武威市政府从山东烟台引进。在武威扎根近20年,他们的选择,便是武威何以成为葡萄酒之城的最好注脚。

威龙葡萄种植基地(受访者供图)

威龙公司品牌部总监刘伟告诉记者,当年公司为了在国内拥有自己的有机葡萄种植基地,多方选址后,最终“情定威武”。

“武威这个地方,光照时间长,每年光照时间能达到多小时,比法国的波尔多还长很多。还有,这边的地下水水位,比有的东部沿海地区都浅。”刘伟告诉记者,光照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合成糖分,让武威产的酿酒葡萄糖度高,品质绝佳。

在刘伟看来,武威这个地方还有一项独特的“禀赋”,那就是气候干燥带来的病虫害少。发展有机种植,需要满足严苛的认证条件,而武威的干旱少雨,天然地减少了病虫害,可以让种植户摆脱传统农药和化肥的束缚,为发展有机种植创造了可能。

年,通过一轮轮细致的考察调研,威龙公司最终决定将有机葡萄种植基地落在武威,并于第二年正式签约落地。“我们在国内拥有好几个基地,但只有武威这个是有机种植,只有武威能达到有机种植的苛刻条件!”刘伟表示。还有,他考察过欧洲很多知名酒企,他们的种植园有几百亩大小就已经非常可观,在祖国辽阔的西北,武威的万亩葡萄种植基地,让他们引以为豪。

艰苦创业沙丘变果园

年,威龙公司在武威的种植基地破土动工。在基地负责人之一、公司酒庄常务副总经理刘坤看来,他们在武威扎根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的创业史。

那一年,18岁的刘坤刚刚入职,就被派到武威的项目。他和同事们,在武威当地的支持下,开始一块块整理土地,一步步建设基地。

刘坤当时负责土地测绘工作,他和同事扛着设备,在沙地里艰难行走,顶着暴烈的日头作业,不到几天,后背、胳膊就被晒得脱了一层皮。在野外作业,没有住处,他们就住在老乡废弃的牛棚或羊圈里。有一次半夜里,刘坤在睡梦中突然被耳边的一阵“吱吱”声吵醒,起来一看发现是一只老鼠,惊吓之余,疲惫的他接着睡去。

有的武威老乡,看到他们的辛苦很不理解,不明白他们为何大老远跑来沙漠里,顶着风沙种葡萄。“你们这得投入多大啊,能行吗?”

杨彦军向记者介绍沙丘上建设葡萄园情况

测量,平整,开垦,栽种……付出了大量的艰辛,年,他们种下了第一批葡萄树苗。一步步,他们把腾格里沙漠边缘的大片沙丘,变成了一片片碧绿的葡萄园。年,他们收获了第一批有机葡萄果实,酿出了第一瓶酒。“当时别提有多么高兴了!”刘坤回忆。

种植基地稳步发展,最鼎盛时,他们在武威凉州区和民勤县的两个基地,总共种植了约2.5万亩有机葡萄。

不过,他们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武威的天气会时不时地来一次“考验”。年的一次霜冻天气,造成基地葡萄大面积减产,甚至部分绝收。因此,每年四五月份的出芽期,也是他们最紧张的时候。分管技术的副总经理杨彦军告诉记者,在可能下霜的那几天,基地职工和务工者在夜里全员出动,到地头值守,每隔一两个小时报告一下温度,一旦出现下霜迹象,立即采取保温措施来保护树苗。

葡萄藤已经埋土休眠

创业初期,他们请来了日本、澳大利亚的专家,指导葡萄种植。但最后,他们发现,一定要把“洋专家”的技术和武威本地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最佳收成。

种植基地逐步壮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当地劳动力,有多户原住祁连山区的贫困户,搬迁了出来,不仅改变了居住环境,还能务工创造收入。刘坤估算了一下,在整个武威基地,在埋土、出土、采收等用工高峰期,最多时每天用工可达数万人次。在民勤县的苏武山种植基地,他们给务工者盖了小学,给孩子们配备了校车……

当年只有18岁的刘坤,早已在武威安家落户,娶妻生子,成了一名武威人!

全链条的产业振兴

在用于酿酒的酿酒葡萄种植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作为水果食用的鲜食葡萄也在武威也呈遍地开花之势。

位于武威城区西侧的松树镇,引进了凉州区智信达农业开发公司,盘活了中堡村、南河村等村庄的多亩土地,建设了个日光温室葡萄大棚园区,年销售额多万元,成了武威当地较大的生产商。

在园区里,来自周边村子的妇女们正在分拣刚摘下来的葡萄。她们熟练地用剪刀将穗果修理干净,放入包装盒,贴上标签。一串串紫甜无核品种葡萄颗粒饱满,色泽诱人,令人垂涎。收购商的大车在一旁等候,待装货完毕,上万斤的优质葡萄就将从河西走廊的武威,发往祖国各地,远的可以到达广东、上海。

松树镇女工在修剪葡萄

“这一盒是8斤,在消费者那里能卖到元。在一些消费水平更高的大城市,有的能卖到四五十块钱一斤!”园区管理者何泰山自豪地告诉记者。他说,这里属于祁连山麓冷凉山水灌区,昼夜温差大,沙质土壤,适合葡萄生长,虽然是大棚种植,但葡萄的口感仍是很多地方比不了的。

生于年的何泰山就是南河村人,自打园区建成后,他就在这里从事管理工作。“离家近,走着就能来上班了,还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我觉得挺好的!”他说。

何泰山介绍葡萄品种

园区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目前,园区全职职工就有数十人,农忙时节,还有更多的临时务工者来园区打工。何泰山告诉记者,目前三个月的采摘期已经结束,接下来大棚里的葡萄树将进入一个月的休眠期。休眠期后,就要开始给大棚升温,然后进入下一个周期的生长、开花、结果、采摘,一直到年底。

“就这么说吧,只要村民想在大棚干活,一年到头都可以打工挣钱。算下来一年能挣三四万元。”何泰山这样算了一笔账。

园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园区将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调整种植结构,引进新作物,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和带动能力。

……

年10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武威“中国葡萄酒城”的称号。年5月,“武威酿酒葡萄”荣获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有关数据显示,仅仅是酿酒葡萄,武威的种植面积就曾占到甘肃全省的85%,占到全国的15%。

葡萄酒庄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春风的助力下,酿酒葡萄、鲜食葡萄、葡萄酒酿造,以及葡萄采摘休闲游,小小葡萄延伸出的全产业链,都在武威得到蓬勃发展。

除了像威龙这样的企业,在武威还产生了莫高、皇台等甘肃本地知名酒企。这些龙头企业,和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广泛的技术合作和贸易往来,助力自身做大做强。在丝路精神的引领下,书写着一部部“一带一路”的企业实践。

“人烟朴地桑柘稠”,自古以来,武威就是丝路要冲,繁华之地。而如今,武威的葡萄,正在让千年丝路焕发更大的生机。

津云新闻记者陈庆璞发自甘肃武威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469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