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入民勤地界,就看到“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巨型警示牌。这并没有延缓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合拢、南侵的势头,沙漠化仍以平均每年8~10米的速度推进。仅剩的绿洲萎缩成一个向西倾斜的三角形,最宽处不过40公里,最窄处仅一路之宽。
民勤县,地处甘肃省武威市北部,昔日水草丰茂,可牧可渔,然而,近年来受气候变暖、石羊河流域上游来水逐年减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已化身中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
“如果民勤绿洲不保,必将危及河西,河西不保,必将危及中国。”几代人的实地考察,确立了民勤在全国生态格局中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为了告别缺水、干旱、沙化的宿命,守住西北部风沙线上的最后一座“桥头堡”,一群年轻人主动站了出来,承担起历史的重担。
“从年开始,一批批团员突击队、青年绿色志愿者充分发扬志愿精神,积极投身民勤县防沙治沙的行列,与当地群众并肩战斗,坚守12年种下了2.8万亩梭梭林,有效阻挡了沙漠南移的脚步,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了一桩桩感人的治沙故事,留下了一个个美丽的青春身影。”团甘肃省委副书记滕泽亮说。
公益植绿,燃起“人进沙退”的决心
4月14日,由团甘肃省委发起的年“甘肃青年林”春季植树活动在民勤县昌宁乡举行。志愿者代表韩杰荣向社会各界发出到民勤植绿的倡议。15日,40岁的韩杰荣迎来自己在民勤公益植绿的12周年纪念日。
韩杰荣是土生土长的民勤人,目睹着当地“沙进人退”的裂变。在他小时候,毗邻的清土湖还没有干涸,野鸭成群,芦苇茂密。然而,肆虐的流沙打破了这份静谧,很快,房前屋后的白杨树消失不见,农田周边的防护林也大量枯死,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耕地越来越少。村级组织无力负担生态治理的成本,饱受风沙侵蚀之苦的民勤人只得背井离乡,节节退让。
“照此速度,17年后民勤绿洲将不复存在。”年,有专家作出这样的论断。韩杰荣感觉自己“再也坐不住了”。大学期间,他便自费创办了“拯救民勤网”,多次返回家乡开展实地调研,真实记录民勤环境变化和荒漠化治理进程,并在多家大型平面媒体及门户网站上发表文章、图片。
短短一年时间,这个以“拯救”命名的网站,吸引了大量心系民勤的年轻人,注册会员超过名。在此基础上,韩杰荣发起成立拯救民勤志愿者协会,确定了“生态恢复”的行动目标。
各级团组织对韩杰荣的“绿洲梦”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在他们的帮助下,“互联网+志愿服务”的新模式与服务青年群体的需求有效对接,越来越多